553 国之重器上的土办法解决核心工艺(第 3/4 页)
这些理论,谢凯都懂。
问题是通过对铸件周围的温度控制,能解决目前遇到的难题?
“所以,这次将会让整个铸件的冷却过程延长?”谢凯有些明白这是为什么了。“采用这样的土办法,能有用吗?外面的温度跟内部温度可都是不可控的。特别是铸件内部的温度……”
因为了解,在知道难度有多高。
“并不是不可控。根据我们的多次试验以及演算,外面的温度跟铸件内部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控制好这个温度,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一旦成功,不管是用来做其他的什么大型铸件,都没有问题!”陈铭善得意地说道,“以后你来我们学院,就能接触到这套数学模型。”
他以为这套模型会对谢凯产生莫大的吸引力。
奈何,谢凯只是看着他笑。
“办法虽然土,但是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所以,这次花费了这么长时间才重新开始铸造。”沈鸿作为如同开挂一般的工业部长,对于这事情也是重视无比。“放慢冷却速度,尽量保持铸件内部中心跟外面一致的温度,可以让晶粒组织细化,机械性能更好……”
主持过国内九大套成套工业设备设计的大拿,对大压机的重视程度,也是没有一点看轻的意思。
谢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整个项目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国内没有先例,国外的经验根本无法借鉴,这样的办法,在国际上,绝对是没有可能如此选择的。
结果究竟如何,只能等到最终铸件成型才能知道。
哪怕是沈鸿部长跟褚国荣等大拿,谁都不敢保证,现在的这个工艺一定能够成功。
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
很多东西,即使知道工艺,细节问题有一点诧异,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效果。
“但愿这次没有问题,我们的很多项目都在等大压机。”郑宇成叹了口气,一脸担忧地说道,“按照之前的进度,现在主大梁已经完成加工,准备进行安装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之前考虑得不够全面。这次的学费,交得太多了。”沈鸿部长也是有些肉痛。
二重的人更加肉痛呢。
报废的那根,卖废铁还能卖个几十万,可生产的成本,电费,模具等,都是得他们掏。
“是啊,也是因为经费的问题,我们的很多生产进度受到严重影响。”江铭看着郑宇成抱怨着,“郑主任,你们那边不知道能不能……”
“想都别想。我们的预算只有大压机。如果你们想要继续接手下一步的.5万吨或8万吨大压机建造计划,就按照合同来。再说了,一重那边不也承担损失么。”郑宇成直接就把江铭的话给堵死了。
这个项目,是一重跟二重以及其他数十家国营单位联合搞的,两亿的经费建造一台4.5万吨模锻机。
在国内,已经属于单台设备最大的工程了。
“一重只承担部分,大部分都由二重承担。现如今,二重的业务也不是很多。”沈鸿也开口了。
他们是希望404能承担一部分经费的。
整个项目难度太高,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