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三章 形势(第 2/3 页)

    李晔看着她:“名将大关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的风流,日后也会是你的风流,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上官倾城浑身一震,陈庆之那样的境界,可能她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此时面对李晔的信任,上官倾城激动不已,说不出话来,唯独那双水亮的眸子,闪动着奇异的光芒。

    “破云槊并不算什么,先拿去用。”李晔手握长槊中段,递给上官倾城,这一刻他又没来由的想起,前世玄武楼大火前,那个喊着“以吾之血,为吾皇壮行”的末日悲壮背影。

    那时候,上官倾城早已成就武将境界,她有很多机会领兵征战,只要她肯离开李晔,但她并没有那么做,做一个傀儡皇帝的近卫统领,她甘之如饴做了近二十年,直至为傀儡皇帝战死。

    “末将......领命!”上官倾城双手接过破云槊,语调不复犹豫,而是变得铿锵有力。

    上官倾城出门后,斜坐在坐塌上的李俨,忍不住啧啧称奇:“你倒是大方......不过兵家的道,要修成气候何其艰难,否则大唐也不会百年来无人成功,你真认为这女将有可能?”

    李晔笑了笑:“大唐的修道路子,无非儒释道兵四种,域外诸邦倒是有些其它的法门——不过除了道门的路子,其它三种法门难修的程度,其实都差不多。”

    练气一层二层乃至十层,再筑基成就真人,这是道门对修士境界的划分,也是当世最普遍的修法路子,儒释兵三家的修法境界没有这么具体,也没有这么多台阶。

    例如兵家,在修士成就练气后,便是武将,其后又有上将、大将、统帅的划分,直至名将,但兵家的修法之路,是跟沙场之道、行伍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对兵法、征战、士卒驾驭之道的领悟都有要求,仅是打坐吐纳是没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儒释兵三家的修士,很少而且很难成气候的原因,要求太高。

    道门的修炼,就简单明了多了,所以大唐皇朝,道门修士是绝对主流,就连军中武将,进士及第后为官的儒生,也多是修炼道门真法。

    李晔继续道:“再说,当世也不是没有人触摸到名将境界。那位,现在不就在长安城?”

    李俨想了想:“你是说在河西、西域击溃吐蕃、回鹘大军,以一己之力克复河西、西域十一州之地,如今归朝受封的前归义军节度使,司徒张议潮?”

    李晔点点头:“当世除了张司徒,不会有第二人有机会成就名将境界。”

    李俨叹了口气,忽然变得有些伤感,不无感慨道:“若是张司徒一直镇守河西,或许真能成就名将境界。但他如今受诏归朝,已是闲居长安城,纵然眼下已经触摸到了名将境界的门槛,但离了沙场军伍,怕是再也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了。”

    说起张议潮,李晔不由得想起大唐的边疆形势。

    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因为中原军队腐化不堪,不能阻挡乱兵,所以朝廷被迫抽调精锐边军靖难,因是河西、西域防备空虚,吐蕃、回鹘等异族趁势兴兵,四面侵入西域、河西之地,大唐边军在朝廷无力派遣援兵的情况下,以极度劣势的兵力,血战数十年,最终弹尽粮绝、将士死绝,河西、西域便被吐蕃、回鹘等族瓜分占据。

    先帝宣宗在世时,励精图治,在安王等一批贤臣的辅佐下,将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是藩镇畏服、边患消弭,大唐呈现出中兴之象。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彼岸之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叩问仙道 剑啸灵霄 过河卒 山河志异 武圣!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志怪书 阵问长生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剑来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最多阅读 一念永恒 剑啸灵霄 剑来 我不想上梁山 九阴九阳 彼岸之主 武圣! 中州录 武道天途 为龙之道 仙父 卧虎藏龙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神话之后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不朽凡人 阵问长生 仙逆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