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抱朴道院(第 1/3 页)
夜深,将近十二点的时候,养足精神的吴凉与椎名琴雅出发了。
深夜的杭城街道空旷了很多。虽然还有不少地方灯火通明,但那其中绝对不包括静静伫立在葛岭之上的古老道观。
抱朴道院,原名抱朴庐,最早是该派祖师葛洪清修炼丹之地。
据传,原本葛洪并无开山收徒之意。只是后来慕名前来求医问药的人多了,葛洪忙不过来,又有些被他医治好的病患愿意随侍左右,他才收为徒弟帮手,渐渐传下道术。
抱朴观一脉自东晋时起立派,传承绵延一千七百多年,在盛唐时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根据抱朴观历代保存的文献记在,在唐高宗至唐代宗时期,抱朴观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辐射整个江南,号令一出,半壁江山莫不敢从。
那段时间,抱朴观门下的弟子也是最多的。
后来经历五代十国的战乱,抱朴观也不免连续受到战火波及,许多在外地添置的田产均被乱兵打劫,行走在外的弟子也接连凋敝,声势才慢慢落了下来。
直至北宋初期,天下初定。抱朴观的绝对影响力也从整个江南收缩到了杭城一带。
不过那时,祖庭还立在葛岭之上的抱朴观依旧是当世一流的门派。
再后来,就像吴凉早上才知道的那样,西子湖异变、门人南迁,祖庭被人攻破……
经过那一系列的变故后,偏安西南的抱朴观就改变了立派方针,不再广收门徒,对传人资质的要求也越发严格。
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抱朴观一直是一脉单传,一直十分奇葩地连续单传了十七代,才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正式确立了道门隐宗的地位。
从那时起,抱朴观与天师道的弟子开始可以互相改换门庭,这才算是解决了抱朴观一脉传承的后顾之忧。
不过,即便如此,其后的抱朴观门徒也没再得到较大的增长。
从师祖到师父到徒孙,就算抱朴观老中青三代传人同时在世的时候,抱朴观的门人数量加在一起也再没超过十个。
如今倒好,更是绝了,就只传下了吴凉一根独苗。
南迁之后,抱朴观的门人低调了很多,但也没完全放弃在杭城的祖庭。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