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是不是年头说多了?(第 2/3 页)
孙燕晚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樊楼虽然在雒京也有些势力,甚至跟好些高官都有款曲,但他如今身份地位不同,又有大师兄撑腰,再次吃两顿饭怎么了?
就可惜,怕是没人会钞了。
孙燕晚回雒京之后,因为迎接韩轼回朝有功,还领了个闲散差使,并且果然如大师兄所言,被派去了给空蝉和尚做副手,负责这一次的争鼎之战。
孙燕晚尝试了一天,立刻就把所有权柄,放开给了辅佐人员,乖乖的做好吉祥物角色。
分派给他的礼部各路人员,本来还以为孙燕晚少年气盛,必然诸般插手,什么事儿都要管一管。
毕竟这位在琼林宴上,敢写“一封朝奏九重天”,给韩轼翻案的刚烈人物,却没想到这位孙状元,极好说话,从不为难人,什么事情都放手让他们去做。
只是眼里也不揉沙子,发现了几次办事人员埋坑之举,当时也不用重言语,只是淡淡说几句,但这些有小心思的官吏,当夜下值,就会被雒京的“江湖人士”,打的皮开肉绽,心思恶的多少断几个骨头,心思沉的至少几个月起不来床。
三两次之后,这位孙状元的“办事效率”登时就高了起来。
这一次争鼎之战,比武的场地,当然不可能在雒京,雒京不可能允许北燕武林高手大举进入,这些北燕的武林人士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过来,双方议定的比武之地,在大琅和北燕交界,一座叫定军山的地方。
孙燕晚看到这个地名就想起来老黄忠,脑海里响起“这一封书信来的巧”这种经典唱词儿。
大琅和北燕书信往来,官书频频,孙燕晚也不知道哪一封来的巧,哪一风来的不巧,反正各种流程走下来,直到半个月后,才把这件涉及两国的大事儿定了下来,由空蝉和尚带队,迤逦往两国交界而去。
被圈定为参加争鼎之战的大琅王朝武者,有些在雒京,就跟随队伍一起出发,有些还在别处,另外有人去迎接,都去定军山汇合。
虽然张清溪也在队伍中,但却并没如孙燕晚想的一般,两师兄弟可以经常碰面。身为四皇子,张清溪身边有无数内官,管束严格,孙燕晚去了几次,发现大师兄身边规矩甚大,也就不去了,平时只勤送书信。
虽然不能经常一起,但毕竟都在一个队伍,有大师兄在身边,孙燕晚还是安心许多。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