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1章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只是想给您一个惊喜(第 3/4 页)

    按照乔喻的规划,第一批次的论文见刊之后再开始投第二批次的论文,就意味著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做下阶段的工作。

    显然这个时间可以说相当充裕。

    第二批次的论文乔喻依然打算分成两篇,也依然是他跟陈师兄互为第一作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偶尔能发一篇四大顶刊,人家会觉得这人也就是走狗屎运了。

    但如果能持续的发顶刊,才会让某些人发现这位大佬必须得供起来……

    顺便还能为自己的课题打打gg。正如他跟洛特·杜根说的那样,整个框架他可能要花十篇以上的论文来构建。

    前期的工作量还不算大但一旦开始把群论、图论这些东西都引入到框架内的话,各种验证工作将会成倍的增加。

    原因也很简单,在引入这些复杂的理论之后,就必须要把模态空间推向更高维。

    当群论和图论扩展到高维模态空间时,验证每个定理的工作量将呈指数增长。

    最简单的例子,验证一个模态路径的群对称性可能需要检查所有维度上的相互关系。

    更别提群论和图论本身属于不同的数学分支,将它们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中就需要证明一些跨领域的性质,例如群表示在模态路径上的作用。

    工作量成倍的增加,到时候就算是把陈师兄把头发全部献祭,甚至活活累死,也不可能在以月为单位计算的时间里完成那些繁复的验证工作。

    所以一方面陈师兄能得到他想要的,另一方面陈师兄也是课题组对外的一个活gg。

    看吧,来乔喻的课题组,发顶刊就跟玩一样,一年甚至可以发两、三篇。

    乔喻甚至都不担心一作分不过来。

    道理也很简单,经过这段时间不断地扩展跟补充,乔喻觉得这套公理体系完全可以做成高度公理化跟模块化的理论。

    比如他把针对群论模块的证明工作完成之后,那么针对群论引入的各项工作验证,完全可以分成数篇论文。

    模态空间的对称群与几何结构、模态路径的群轨道与周期性、群表示在多维模态空间中的作用、模态卷积的群论验证、群作用对模态密度函数的影响、具体数论问题的模态空间群论描述……

    真的随便想想,乔喻都能找到成堆的研究方向,而且每个方向都能涉及一个独立的问题或工具,全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他还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分类。因为这些命题都集中到一篇论文里,太大了!更不利于传播。

    分开反而能显得很精简,其他数学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文献。

    这些命题足够喂饱一个庞大的课题组了。就好像他之前跟老薛说的那样。

    如果有一天成为数学界的领袖了,掌控了无数的资源,但同时有两个亲近的人成就差不多,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

    乔喻当时的回答是,把蛋糕做大。大到让身边的人都感觉吃不完,就不存在这种可笑的问题了。

    当然,蛋糕也是要跟能力相匹配的。到了后期,那就只能是有能力就能拿到研究课题,验证成功就上位。

    如果做不出来,对不起,自然会被课题组淘汰。

    有了这个庞大的团队来为他的理论框架做繁复的验证,他就能抽出时间在博士毕业前把田导要求他做的命题做出来。

    比如孪生素数猜想跟黎曼猜想。

    当然这些野心,乔喻并没有对外公布。甚至没跟田导跟袁老提这些事情,毕竟前期的工作没那么多,相对而言其实很轻松。

    现在也没谁觉得这个命题能在一年内发数篇顶刊。

    总之乔喻的规划就是这样,前期的工作量较小,可以通过几篇核心理论和验证论文吸引学术界的兴趣。

    后续复杂验证工作的展开,在逐步让大家知道,他打算将整个框架打造为一个全面而严谨的研究体系。

    越到后期,难度越大,但吸引到的合作者自然也更厉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

    他只要保证整个过程都是良性竞争跟发展就好了。

    至于做这个长期规划的目的……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乔喻是个有著极致天赋的人,但其实大家比不了解乔喻的天赋并不仅限于数学,甚至是科学。

    更在于他非常擅长对生活中的一切进行观察跟总结。更有著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极致的决心。

    比如乔喻很明白他在数学界混,现在最缺的不是天赋、不是论文、不是成就,甚至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奖项,而是资历跟底蕴。

    毕竟其他的荣誉他都有信心在年轻的时候拿到手,唯独资历跟底蕴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只能靠时间去慢慢填补。

    他的导师田言真,他的师爷爷袁正心,还有洛特·杜根,甚至那个男人的岳父米凯尔·艾森,以及那些大佬们,他们能一言九鼎,靠的可不只是自身那些荣誉。

    更因为他们的学生遍布世界各个高校跟研究所。他们的许多优秀学生同样已经成为了数学的大佬……

    期刊的编委甚至主编,各大奖项、科学基金的评审委员会成员,高校跟研究所的课题组负责人。

    就好像一张网,把这些人凝聚成了一个看似松散实则利益一致的整体。只要有需要,往往就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乔喻可等不了这么久。

    等他毕业,成为教授,再带学生,还要等著自己带的学生成长起来……

    那个时候他可就已经老了!

    慢慢的搭建这套理论框架,把一群本就已经在学术界有一定发言权的人都争取到自己身边,国内的,国外的……

    大家的核心利益都是一致的。毕竟藉助乔喻的课题,他们的发言权能更大。

    接下来就简单了。只需要几年时间,围绕他身边的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扩音器,他小声说一句话,也能震耳欲聋,这才是王道。

    ……

    当然,以上都只是乔喻的远景规划,目前还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课题组内部成员全部照顾到起码都是他十八岁的事情了。距离现在还有一年多所以他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上瘾 慢性沉迷 仵作惊华 雪意和五点钟 白色口哨 理我一下 痛仰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漂亮朋友 甜妻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敬山水 杀死那个白月光 黑天 俗人回档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 顶级诱捕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