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征战澳洲(第 3/4 页)
乔喻也没觉得有什么心理负担,直接一个电话打了过去,提了句这个事情。
然后加了微信,把夏可可的资料发给了罗教授,乔喻便没在管这事。
两周后,他接到了夏可可的电话。
「哥,我真被燕北大学夏令营选上了,是是不是你帮我说话了?」
「啊?燕北大学夏令营已经开始报名了?完了,我把这事儿都给忘记了。不过选上了就好,说明你的实力够了,根本不需要我帮忙打招呼。」「你肯定在骗我!」
「我骗你干嘛?真忘了,对了,你上次考试全年级排多少?」「嗯..全科排名21,选科排名17。」
「你看,这不就是了!长君本部年级21名是什么概念?这是大半个身子都已经进华清、燕北了!能通过考核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
「没什么但是了,对了,正好我妈到时候也打算来京城看看我,你干脆跟她一起过来。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回星城。」
「阿姨也去京城?太好了。」「嗯,行吧,那就挂了。」「好!」
把这件事情安排好,乔喻七月也注定会过的很充实。他连所有行程安排都跟田导跟袁老商量好了。
今年的imo是从七月十八号到七月二十六号。他还是正常去参加。代表团预估是十六号就会出发,十八号抵达澳洲,二十六号打道回府。回来之后,等两天燕北大学数学科学夏令营正好开营。
今年的安排是7月29日到8月1日,总计四天。等夏令营解散之后,他还能带著乔曦跟夏可可在京城玩两天,然后回星城过大半个月的暑假。
等到九月份燕北大学报导,正式入学。
乔喻跟田言真讨论之后,还是决定学籍正常转入英才班里。
不过乔喻可以不用上课,而是会专门给学校提交一份书面申请跟学习计划,并接受院系对其各个科目成绩跟能力进行考核。
只要达到了规定的学分就能直接报教务毕业转研。
简单来说就是乔喻随时根据英才班的教学内容随时申请单独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跟其他同学一样纳入档案跟系统,并算学分跟绩点。
如果乔喻对自己有信心的话,完全可以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就把英才班四年的课程都考完,直接拿毕业证跟学位证,正式开始燕北华清两大研究中心的联合培养计划。
不过乔喻给自己的规划也没那么著急。他大概预估了一下,以他的学习效率,保证基础足够扎实的情况,本科阶段还是规划一年的时间比较好。
至于研博阶段,倒是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只要基础扎实了,到时候厚积薄发,写一篇足够有分量的论文,等成年了就直接毕业。
那个时候一个教授的身份还是有用的。当然不只是为了当乔曦的老师。主要还是行动上更为自由。
总之大概就是这么个规划。具体未来怎么样,乔喻没有想太多。不过七月初的时候,又有一个惊喜。
就很莫名其妙的,乔喻看完书,晚上吃饭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银行简讯提醒,他的卡上多了一笔大额转帐,总计136.7万。
虽然乔喻是挺喜欢钱的,但这么突然就有人打款,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懵。
于是飞快的把转帐截图直接微信上发给了田言真。「田导,刚刚突然就多了一笔收入,这是什么情况?」没让乔喻等多久,田言真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那笔钱应该是张教授的课题组打给你的顾问费,前些天他才找我要你的银行卡号跟资料。」
「张教授?」
「你忘了,之前那个新型钴基催化剂项目,我让你去帮了忙的。你的顾问费是应该是两百万,不过项目组转你钱的时候,帮你代缴了税费。下个月你应该就能在个人所得税里查到了。」
这么说的话,乔喻瞬间就想起来了。有些惊讶。
那个问题他记得挺简单的,他就花了一天随便算了算,竟然能拿两百万顾问费用?
「啊?」
「你也别嫌税太高。依法纳税是件光荣的事情。而且你的情况也很特殊,想避税都难。毕竟还没成年,换其他的方式纳税,会有很多麻烦的事情,所以用偶然劳务报酬的模式最好。」
「不是,税不税倒无所谓的。就是两百万会不会多了点?」
「哈哈,张教授说了,你起码帮课题组节省了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效果特别好。还让我好好感谢你。行了,这钱已经打给你了。你自行支配。只要不到处乱说就行。」
「那个,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到处乱说的。就是下次张教授如果还有课题需要帮忙,我还愿意去。」
「别光想美事,这种不缺钱的横向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是纵向的科研项目,你就算去帮忙了,也就是论文上给你加个作者,能给你几千劳务费不错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安心学习,不要急著赚钱。我挂了。」
说完,田言真就干脆的挂了电话。也断了乔喻的念想。
好吧,果然钱没有想像中那么好赚。不过随便去帮助做一下计算,就能有两百万的劳务费,还是让乔喻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虽然陈师兄帮他算过,如果把各种论文奖金跟学校发的奖学金都拿到,一年说不定也能有百万收入。
但毕竟那些钱都还没看到。
这136.7万却是已经实打实的打进了他的银行卡了,而且还缴了63.3万的税。
这也意味著他的个人资产已经突破了160万大关!这绝对是乔喻来燕北大学之前没想到的。
他来的时候卡里有二十五万多,来了之后他基本上没用过钱。
华清那张一卡通里还有六位数。燕北这边的饭卡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每个月都固定有三千块存进去,从来就没用完过。
好不容易出次门,也轮不到他花钱。身边总有人帮他把帐结了。包括去法国买的那两块准备等乔曦跟夏可可来之后送出去的手表,田言真事后也没收他的钱。
而且他还有好多钱在外面,比如陈师兄跟母校那里。这要是全部加起来,能有两百多万了。
虽然这笔钱在网上许多人看来完全不值一提,但对现在的乔喻来说绝对是个大数字了。
毕竟他是真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如果不考虑他那个远大的理想,回星城啥都不干也能过上好几年富裕生活了。
心情自然是极好的。
虽然乔喻感觉暂时他还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但这笔收入起码意味著他距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唯一乔喻郁闷的是,这年头定期存款利息低的可怕。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要用钱。
基金、股票这些他控制范围之外的东西他都不想碰。于是干脆直接办了个智能型七日通知存款。
利息只能说聊胜于无,但胜在稳健跟灵活。能够随用随取。这笔钱打入他的卡后像是一个信号,事情也接憧而来。
第二天他就被这次imo的领队周教授拉进了本届参加imo的群。显然他是最后一个被拉进群的,因为排在最后。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个群在cmo后第二次集训就已经建了,只不过周梁一直没把乔喻拉进群里而已。
这也是田言真要求的。接下来许多事情乔喻不用参加,怕群聊的内容打搅到乔喻的学习计划。
不过现在已经快要出发了,自然要让乔喻归队了。
说实话,对于这次乔喻去了澳洲能不能上场,包括周梁这个领队在内,所有人都不太拿得准。
毕竟之前谁也没碰到过报上去的imo选手在参赛之前,竟然有机会在世界级的数学家大会上做开场报告这种事情。
不止没碰到过,根本是连想都想不到。
尤其是对于这次的领队燕北大学教授周梁、副领队华清大学科学院教授张卓伟跟双旦大学的观察员付少杰来说,最尴尬的情况还在于大家虽然都是教授,但真要论起学术方面的成就好像还不如十六岁的乔喻。虽然已发表的论文数量肯定是要比乔喻多的。但质量就没法比了。比如三人都没在世界级的学术会议上做过六十分钟开场报告。也都还没来得及在四大数学顶刊上发表过文章。
两人也都还没那个机会上央媒的七点新闻。甚至连在官媒的报纸上都没露过脸。
明显这队伍不好带了。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