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数学就是绕圈圈?!(第 3/4 页)
「不是刘哥,那个乔喻今天刚接触化学实验,你真觉得他是对的?刚刚在实验室里,他连设备都不认识。」张浩源忍不住吐槽道。
「人家是通过数据判断出的,又不是一定要做实验室。为什么咱们要守在实验室,人家能坐在电脑旁边随便算一算就指导我们工作,你心里能不能有点数?」刘浩瞪了张浩源一眼说道。
秦忠梁推了推眼镜说道:「额,那个我说两句啊。其实我倒觉得乔喻说的可能也有道理。我们之前配催化剂的时候为了减少副产物,是用聚乙二醇做过表面修饰的。理论上说聚乙二醇的纯度对表面结构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如果聚乙二醇掺杂了杂质,或者有些未完全聚合的单体的确可能导致聚合物层产生不均匀性,影响多孔结构形成。这的确会直接影响表面结构跟活性。
咱们好像也没太注意这块,领的每个批次的聚乙二醇都是根据供应商标注的规格直接使用的,咱们也没有做过纯度检测吧?反正我没做过。
而且有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peg在一定温度下表现稳定,但在500k高温下是可能会出现分解,导致表面结构改变甚至失活的。虽然我们选择的是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但也没法保证每个批次的质量都合格吧?」
会议室里顿时没人吭声了。
这种常用的材料谁会闲著没事,专门再做一遍纯度检测啊....都是领到了直接用的。要这么说的话,似乎的确有可能...
刘浩深吸了口气,然后说道:「得,那就先上手试试。这次不用聚乙二醇做表面修饰了。既然乔喻说了第三步的关键增大比表面积,干脆先直接上活性炭。」
「但是活性炭无法提供精确的酸碱调控,这个选择性还是差了点吧?」秦忠梁再次提出异议
「但是活性炭便宜又方便,先看看是不是这个问题。如果结果好的话,咱们直接上碳纳米管。」刘浩一锤定音。碳纳米管是追求实验室效果的。
毕竟这玩意儿成本很高,真要工业化推广的话,会增加成本。
但用在实验室里说不定能大幅度提升转化效率。而且技术可以先留著,说不定未来碳纳米管成本下来了,工业上也就能用了。
如果能用碳纳米管做出成果,接下来也可以开始找其他低成本的材料进行替换。比如二氧化矽、氧化铝等等材料...现在最关键的还是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出在这里。
于是小会结束,其他人便跑去实验室忙碌起来。至于刘浩,则回到了办公区,坐到了乔喻身边。
看著电脑前,已经开始认真编程的乔喻,刘浩有了片刻的失神。
如果困扰了他们整整大半个月的问题,竟然就这么被这个十六岁的小孩子轻松解决了....他突然觉得回头有些不好意思面对自家老板了。
了解下实验过程,看一篇论文,然后分析下数据,就能直接找到关键点,在刘浩看来,这简直是化学圣体,天生就是化学指挥家...
「刘师兄,你不用管我,我这块还要一会。」
「哦,没事,我正好在查查数据。咦,你杯子都空了?我去给你接杯水,对了,你要喝茶或者咖啡不?」「嗯,奶茶吗?」
「额...什么味道的?」
「家园食堂三楼那个奶味特别浓郁的就行。」「没问题。我马上让人送来。」
很快,课题组唯一的硕士研究生,摘下了洗瓶子的手套,匆匆奔出了实验室。二十分钟后带回了六杯奶茶,刷的刘浩的卡
喝著甜丝丝奶味浓郁的奶茶,乔喻感觉精神更集中了,终于搞定了最后一步,伸了个懒腰后,然后站了起来。
「行了,刘师兄,你们就用这个模型吧。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微信上联系我。我帮你们做调整。」「这就搞定了?」
「嗯,我觉得应该没问题的。刚刚我又过了一遍数据,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500k波动的结果,但根据数据分析,只可能是那一步有问题。只要你们能保证反应活性一致,接下来的结果肯定能变稳定。我先走了啊。」
「不是,这都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干脆一起吃个饭啊。」
「不用了,我还有事,师兄你不知道,我手头还有一个课题,还是跟华清那边合作的,那个才是真头疼。还是你们好,给出的问题解决起来简单。做谢瓦莱定理的二维推广,哎..想想我都觉得头大。」
「那...我送送你?」
「不用了,我下去扫辆车就回去了,师兄再见。」「再见!」
目送著乔喻迈著轻松的步子走出实验室,刘浩感慨万千。
当然这个时候他也不好说究竟成不成。虽然乔喻指出了问题,材料也都有现成的,但重新做活化基础表征,还需要一天,完成初步测试大概要一周时间。
至于正式的实验数据采集,正常情况要持续一、两周。但鉴于之前他们已经做过正式采集,所以这个时间可以大幅度缩短。
毕竟只做500k下的反应条件,跟三种一起做,需要的时间不同。如果乔喻指出的方向没错的话,那么三天后就能验证出来。
看著乔喻自信的样子,刘浩突然感觉一阵轻松。不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把这个课题顺利搞定,他也能好好休息几天了。
「刘哥,这个乔喻好拽啊。还跟华清有合作?吹的吧?」之前去买奶茶的硕士研究生凑到了刘浩跟前,忍不住点评了句。「人家拽自然是有人家的道理,你等会去网上搜索一下他的名字,然后再看人家拽不拽,是不是在吹。」刘浩瞪了小师弟一眼,教训了句。
「啊?」小伙有些委屈,以前刘哥都是跟他们站在一起,一致对外的,包括那位经常合作的陆教授大家都吐槽过也没啥。唯独这次吐槽被骂了。
「啊什么啊?要不说人家这么年轻就只动动脑子,你还得天天洗瓶子呢?不服气去数院进修下,抽时间把人家这能力学会了,你以后也能这么拽,每天进实验室我给你擦鞋都行。」刘浩又批评了句。
小伙委屈的抖了抖嘴唇,然后默默的走到一边,上网查名字去了。
片刻后大概明白了,什么叫天旋地转,什么叫世道不公,什么叫男怕入错行..不对,其实也不是他真那么想学化学,主要还是数院不爱他...
哎.那个乔喻哪是十六岁的学生,这是未来的大腿啊!
此时乔喻已经走出了化学实验楼,心里感觉还是有些忐忑的。总觉得他这一碗水还是没能端平。
华清那边上来就是高强度的数学命题,田导却给他布置了一个如此简单的任务..当然这也不是他选的,所以应该也怪不得他。
只是多少有些感慨,这大概就是他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的任务虽然简单,但收获还是很大的。比如他知道了发论文能赚钱的路子。不太好意思跟田导聊这个事,所以乔喻回到研究中心之后,主动上到三楼,陈师兄的办公室。
虽然陈师兄的科研能力一般,但在学校呆的久了,什么事都懂一点,是最好的打探消息的对象。
而且这个时间,就算有会议也开完了,正好可以拉著他一起去吃顿饭,顺便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事情。
比如乔喻本来没打算针对他新发现的共轭奇异点专门撰写一篇论文的,他觉得没啥意义。但如果这篇论文只要发表在一区sci学校真要就奖十万块的话,那这篇论文就必须得写了。
而且非常简单,无非就是通过数学表述精确定义这一类特殊的奇异点。
然后再分析出一套构建这类奇异点的方法,讨论一下这类奇异点如何应用在几何朗兰兹纲领的特点问题,就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乔喻觉得自己一天就能把这个问题搞定。
试问谁能拒绝一天就能赚十万块的诱惑?
而这只是个开始,只要有需要的话,他未来还能再水一篇将这类奇异点推广到更高维代数簇的论文。顺便再提出其他可能奇异点的类型跟性质。谁敢说这是没意义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