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达则自古以来(第 2/4 页)
如果真能完全不计代价,那ceo完全可以自己出面去谈。
这种情况下谈不拢,那就是乔喻开出的条件,董事会都不能容忍了。
真要跟乔喻谈出个董事会认为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就是他替桑达尔·皮查伊背锅了。
所以这件事情就放权给了约翰·马丁尼斯。科学家去跟数学家谈,这就很合理。
当然对于这种高级技术大佬,托马斯·库里安肯定不会说出“不计代价”这四个字。
他怕约翰·马丁尼斯真的不计代价了。所以他跟约翰·马丁尼斯交代的是可以照目前谷歌最高薪资福利待遇结构跟标准再提升百分之十左右的幅度去谈。
诚意拉满,但也有了上限,只要能谈成,待遇不会太离谱,基本上会跟之前他和桑达尔·皮查伊商量的差不多。
谷歌重要科学家的待遇构成本身就是以奖金跟长期激励股票期权为主。相对那些激励措施,工资之类的不过是意思一下。
当然乔喻还能有更灵活的工作条件,托马斯甚至暗示约翰·马丁尼斯,能允许乔喻使用谷歌x实验室。
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乔喻加盟,托马斯相信董事会也不会怪他了。
而且经历过这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恐慌之后,背后的资本大佬也都商量好了。
不管是ibm、又或者微软、英特尔、英伟达,大家能开出的价码都是差不多的。
显然这对于约翰·马丁尼斯来说这是个挑战。
老板们不愿意开出更高的价码,就意味着他需要靠个人魅力争取到未来能跟乔喻共事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马丁尼斯跟郑泽峰,以及那些想要加入乔喻项目组的教授们的想法都差不多。
想要矗立在科学界的前沿,自然要跟着最新的理论走。更别提学术界本身就一直有天才崇拜的传统。
尤其是数学,对于天才的崇拜跟追捧,是所有学科中跨界的第一,唯一能跟其媲美的也就只有理论物理。但能玩得转理论物理的,数学肯定都不会差。
这一点从教材上就能看出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随便找一所大学,去搜集学生用过的旧教材。
只要是非数学专业,数学相关的教科书绝对是最新的,甚至很多人的高数教材都是全新的。
从这一点就知道数学有多不受欢迎。巧的是,人性又往往会让人对学不懂的东西心生向往……
这大概也是各种信仰在人类社会盛行的原因,反正搞不懂的东西推给神就够了。
高等数学恰好就属于这样的神之领域。不懂没关系,懂崇拜就行了。总有些智商不太正常的人,会为人类指路的。
这就好像现代社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但完全不需要关心智能手机中那一系列的技术原理一样。
好在约翰·马丁尼斯觉得跟乔喻谈的还挺愉快的。他甚至觉得乔喻很幽默。
事实上,一个华夏少年能让一个纯正的美国人觉得幽默其实不太容易。毕竟东西方的文化有着极大差异。
“哈哈,约翰,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达成一致了吗?那就是我们都认为没有付出的回报是毫无意义的。
就好像我们都不会去祈祷希望上帝保佑我们能够赚大钱一样。钱本身并不能带给我们任何满足感。
我们所追求的无非是科研创造的价值。只是很遗憾,这些价值需要通过钱来衡量而已。你同意我这个观点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