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两难抉择(第 2/4 页)
但这显然跟弗兰克对自己的要求不符。
说个不好听的,在美国没有身份的大学教授一年才赚几个钱?再加上通货膨胀跟根本逃不过的税负,养家糊口都难!
更别提人还最怕对比。
如果美国还能跟他刚来的时候一样,依然那么光鲜亮丽,又或者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愿景跟起伏了,只当个大学终身教授他也认了。
毕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但现在的情况可不是这么回事。他的儿子现在都已经是菲尔兹奖得主,家底已经足够殷实,未来更是不可限量换句话说,他本来已经可以过上亿万富翁的生活。精神境界本可以直接再上一个台阶。
未来只需要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压根不需要再为物质发愁。
但现实情况却是他未来别说直接挤进亿方富翁的行列了。甚至还需要上一代的帮助才能过上勉强小康的日子。
他甚至都不敢想,如果方一他没能成为终身教授,又或者未来有一天他的祖父挂掉了,学校终止了他的合同怎么办。
美国可没有兜底那一套,不会因为他失业了,就对他网开一面。
到时候他甚至可能缴纳不起高昂的财产税。
他甚至都没法跟其他中产阶级一样,在失业后卖掉自家豪宅,搬到差一点的街区,为维持基本生活。
因为他的老婆艾琳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这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出生开始就会被烙上的认知一一不同街区的生活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房子,有些街区能便宜到让人发指。但同时便宜街区的治安、教育同样会差到让人发指!
就连小朋友都只会跟住在同一个街区的同龄人交朋友,就更别提那些大人了所以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弗兰克用屁股想都知道,艾琳绝对会选择以为了孩子为由跟他离婚。
虽然她已经没有工作了,但她是一个高知家庭的独女。一个人也能过的不错。
至于他,只能靠自家父母。但问题是这些年他的父母贴补了他不少,基本上从国内带到美国的浮财都已经用完了。
两人的工作也不算体面,到手的工资也不高。两个人加起来不过三千多美元一个月。
他的父母一个60岁,另一个也才62岁。他们想要申请退休金都起码要等到67
岁。
但最可怕的是,因为收入因素,两人都没有401k。两人只有传统的ira账户。
说实话,以目前美国的状况,就他父母ira账户里的那点钱,顾自己都很难,
就别说养他了。
毕竟在美国财产税并不是退休之后就不交了。只要拥有房产就要缴一辈子。
虽然伯克利的房产税并不高,每年只需要税率仅为房产估值的1.2%左右,但对于退休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月收入仅有2000美元收入的老人家庭来说,每个月400多美元的房产税支出依然是很难承受的。
真的,这一晚上,弗兰克越想越憋屈。他完全想不明白,两年前他还是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且拥有无限未来的数学教授。
怎么两年之后他就混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