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我要的是尊重!(第 1/4 页)
第245章 我要的是尊重!
乔喻当然也看到了这条消息。他甚至还比那些教授们更早知道一些。毕竟现在所有跟他能扯上关系的消息,都会有人通知他。
压根就不需要他刻意去关注。
乔喻还顺便研究了一下微软发布这则公告的时间。正好是他跟微软代表谈过之后二十分钟。
微软负责跟乔喻谈判的是兰维尔·昌德拉,是微软研究院产业研究董事。
只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位印度裔的微软高管。
乔喻仔细回忆了一下当时跟兰维尔·昌德拉的谈判过程。
这位印度裔高管对他提的一些条件提出了反对意见,随后他便以谷歌这家量子超算的龙头公司都答应了他的条件,你小小微软屁事儿怎么还这么多,强势终结了谈话。
当然这些肯定不是乔喻的原话。不过意思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现在看来微软对于他的评价还是有些不服气的。比如这是觉得自家的技术不比谷歌差?
说实话,乔喻感觉有些稀奇。
毕竟他对量子硬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关注度并不高。
毕竟乔喻接触科研领域的时间不长,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专注于纯数学的研究。
哪怕对暴力破解大素数感兴趣,聚焦点也是通过算法跟软件来解决问题。
毕竟研究硬件的周期太长了。还要受限于小破球上的工业实力。耗费的时间都是以十年来计算。
乔喻觉让他提供些帮助还行,但他肯定没那个耐心去研究这种东西。
就好像登月项目,动不动就是十年计划,需要几代人的接力。第一代的航天人都已经退休了,才把无人车送到月球上。
等到真正开始载人登月,估计又有一大波人要退休了。跟往年从零到一起步阶段时不一样,现在的大型工程,很难体现出个人在其中的贡献。
但软件、算法就不一样了。投入少,见效快,不需要几千上万人的工程师团队,去攻克成千上万的工程难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硬件不重要。但乔喻觉得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给那些专业的人去做。他做的事情则更有意义——在现有硬件的条件下,压榨出硬件的每一丝潜力,给出一个最优解。
这才是一位优雅的数学家应该干的事情。
总不能让他也去傻乎乎的疯狂试错吧?如果去深究人类工程发展史,就会发现这就是一部疯狂试错的历史。
而且任何工程发展都是这样,无一例外。航空、航天、芯片、电力乃至基建……
只要善于总结归纳,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试错足够多之后,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想想都觉得这并不唯美。
这也是华夏工业体系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的原因之一。
人又多,还花了几十年还普及了教育,再加上内卷文化,一个项目几十上百个实验室同时去试错,效率想不高都难。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