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2章 弗兰克教授,你愿意当审稿人吗?(第 1/4 页)

    数学跟物理合力将地球分成了二十四个时区,当东半球的少年,在这个夜晚,向最亲的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时候,普林斯顿的太阳才刚刚升起。洛特·杜根早上八点准时走进他的办公室。

    虽然他完全可以等到九点再来,但到了他这个年纪,不但睡不了那么久,更不愿意在家里听女人的唠叨。不如早点在办公室里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起码坐在他凌乱的办公桌前,能带给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但在家里,哪里乱一点,他就只能听著妻子无尽的抱怨

    偏偏洛特·杜根一直有个怪癖,他的办公桌谁都不能动,必须保持那种凌乱的美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随手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一旦桌上那些东西变得整齐,他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他正好需要的东西。

    自从前一任新秘书就因为收拾了他的办公桌,被直接骂走之后,他在学院的办公桌除了他自己外,就没有人再动过。但在家里却不太一样,书房里的办公桌永远是整整齐齐的,他怎么说都没用。

    上了年纪的妻子跟年轻时不太一样了,像是突然沾染了洁癖,视线中不能有一丝不整齐的东西存在。这同样也让已经六十三岁的洛特·杜根感觉压抑。

    洛特·杜根一直觉得他那混乱的办公桌就好像他研究了一辈子的n体问题。人类还无法准确绘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轨迹,但总能有方法预测到某个时间这些行星的大概位置,并快速找到它们。

    按照他心意摆放的桌面看似凌乱,却好像一个近乎完美的坐标系,每样东西会根据他的需求固定在某个坐标上。不但方便,还能带给洛特·杜根一种成就感。

    满意的坐到办公桌前后,洛特·杜根打开了电脑,先登陆了自己的私人邮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先私后公已经成了联邦每个普通人都默默遵循的处事原则哪怕是对于洛特·杜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同样如此。

    其实对于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而言,他们大都不喜欢现在联邦。

    虽然联邦的体量依然是那么庞大,身体看上去依然壮硕,但偏偏又能清晰的感受到内在一些东西正在腐朽,且坚定的随著时间推移,腐朽的面积愈发扩大。

    这一点洛特·杜根甚至能从肥皂剧的屏幕中感知到。

    他年轻时候,最热播的电视剧是《成长的烦恼》、《小不列颠》、《救援队》、《家庭事务》、《老友记》...等等类似传递著人生应该积极的故事。

    这个时代大家平时聊的电视剧成了《无耻之徒》、《绝命毒师》、《纸牌屋》...当然,这些是他改变不了的,所以便选择随波逐流。

    查阅了几封邮件后,他看到了来自华夏燕北大学田的邮件。

    以前洛特·杜根对华夏并不感冒,包括02年他去华夏京城参加数学家大会,对这个国度也没有太好的印象。但这一印象在前年开始出现了变.

    2022年,他受邀去华夏一个名为潇州的地方参加全球数学论坛,并在会议上做60分钟报告。这个数学会议是国际数学家大会卫星会议之一的数论会议发起,主要讨论的是数论和算数几何方面的议题。

    而那次潇州之行,也让洛特·杜根大开眼界。

    在此之前,洛特·杜根只知道华夏有京城、临海、圳关三座城市,对其他城市完全没有任何印象。然而就是这座他去之前压根没听说过的城市,颠覆了他对华夏这个国家的所有认知。

    会议所在的酒店里无人酒吧,送餐的无人机器人,发达的公交系统,公交站旁甚至有大屏幕随时播报车辆信息,旁边休息的座位上还有无线充电设备。

    市中心的街道整洁,治安良好,甚至有人晚上约他出门散步

    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跟宛如未来世界的地下交通系统。

    甚至那次他没有在会议结束后直接返回普林斯顿,而是又在华夏呆了一周时间。在一个博士生的陪同下,去了周边三个城市,享受了高铁的便捷,浏览了水乡的风景,甚至到下面的农村看了一眼。

    在临海的飞机场候机的时候,洛特·杜根只觉得满脑子都是问号——那些该死的媒体到底有几句真话以及这还能算是发展中国家回来之后他对华夏的关注自然而然变得多了起来,华夏的一切也在不停的刷新洛特·杜根原本根深蒂固的认知。

    对了,他在华夏停留的那一周,身边陪同的那位博士生,就是田言真帮著安排的。所以看到田言真的邮件之后,他第一时间就点进了。

    邮件是前天早上收到的。

    不过昨天他昨天一直在大概一百公里外的哥大做学术交流,没有登陆邮箱,所以今天才看到这封邮件。「尊敬的杜根教授,你好。见字晤面..

    洛特·杜根大概看了一遍这封信,这是一封推荐信,不管是基于他普林斯顿数学院院长的身份,还是《数学年刊》主编的身份,这种推荐信他经常收到。

    相熟的教授朋友经常会给他写这样的推荐信,前者主要是推荐学生来普林斯顿数学院交流或者学习,后者则是希望投稿的论文能得到一定的重视。

    数学以外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数学年刊》)在国际数学界的分量,毕竟真正关注前沿数学发展的人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多。人们更关心可以看到的科学发展。

    比如脑机、比如人工智慧、比如自动驾驶..

    所以对于大众来说,《自然》、《科学》这样的期刊,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但如果看这些期刊的刊文量,就能知道在四大顶刊上发文难度有多高

    去年《数学年刊》上收录的论文仅有34篇,而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有1017篇,《科学》上收录的论文则有815篇。而且去年还是ann.math收录论文较多的一年,少的时候一年也就收录不到十篇论文。

    知名度大,录取论文少,筛选工作自然很麻烦。

    洛特·杜根作为主编很清楚,投稿的论文半年内送审已经算快的。如果再加上一些意外因素,比如编辑放假,原定审稿人突然爆雷,或者跑路,

    以及版面设计等等问题,会进一步拖长审稿时间。

    有些时候,数学家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尽快发表,往往就会在投稿的同时给他发一封邮件,希望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尤其是临近数学家大会年的时候,他经常都会收到类似的邮件。因为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要颁发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高斯奖、陈省身奖...

    论文是否能及时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有时候确实会影响到奖项的归属。

    虽然有些数学家对自己的论文很有自信,会提前发表在诸如arxiver这样的预发表网站上,提前接受同行评议,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arxiv并不具备权威性,奖项评审委员会的大佬们不可能盯著预发表网站上的成果

    而今年恰好是2025年,明年就是世界数学家大会举办年。所以田言真还真不是第一个给他发类似邮件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预先在期刊上发表,被评审委员会的大佬们注意到。

    所以洛特·杜根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让他感兴趣的是,田言真这次专门向他推荐的论文,作者才刚刚过完十六岁生日。而且论文内容还是将舒尔茨的那套理论跟曲线相结合,进行上界有理点的推导,给出了通用公式,并再通过超算核验。

    这让洛特·杜根决定亲自看看这篇论文。

    如果这篇论文真如田言真说的那般有创造力,他不介意亲自担任这篇论文的编辑,并为这篇论文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不只是因为论文内容很有新意,更因为第一作者乔喻的年龄。

    已经获取一定地位的数学家大都对年轻的天才更感兴趣,因为他们都知道数学天赋的重要性。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上瘾 慢性沉迷 雪意和五点钟 仵作惊华 理我一下 白色口哨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漂亮朋友 痛仰 黑天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敬山水 杀死那个白月光 俗人回档 甜妻 顶级诱捕公式 温柔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