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只要西班牙无敌舰队来了,一切都会(第 1/3 页)
第788章 只要西班牙无敌舰队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864年9月,秘鲁首都利马西北20里开外,卡亚俄港的唐人街——“鹅城”,正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太平洋的海风卷着略带些咸味的空气,吹过土楼大教堂高耸的夯土墙。这座由华工与印加劳工合力建造的堡垒,比起3个月之前又大了一圈,原本的土楼已经成了个核心堡,外围还垒了外墙,挖了壕沟。还在南边正怼着利马城、皇家费利佩堡垒和圣罗莎炮台的地方打来两排木桩,拉了铁丝网,还在铁丝网后面修了十八个机枪堡,把那十八挺天历13年多管枪给架上去了。
经过这一番建设,“鹅城”这边现在就是“南美革命的中心”,印加天国的“永安城”了!
此刻,在土楼之外,数万人聚集——印加农民、华工、印欧混血,甚至还有从利马逃出的白人老爷的印加奴仆。他们全都头裹红巾,手持砍刀、长矛,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背着洋枪,枪管上的刺在阳光下寒光闪闪——看上去可比当年的印加帝国的军队强太多了!那些洋枪可不是一般的洋枪,而是“梅得因墨西哥”的密西西比线膛枪,利马城内的秘鲁白人老爷兵都没那么好的装备。
那帮老爷兵有西班牙母亲的时候,那是“南美洲首府”的大爷,没了西班牙母亲,那就什么都不是,手里头的滑膛枪都够得上古董了。
不过利马城西的圣罗莎炮台上还是有点好东西的,那里摆着12门从英国进口的布莱克利炮,其中8门是12磅炮,4门是20磅炮。这可是能打开花弹的后膛炮,可不容易对付。
所以在举起反旗后的3个月内,曾水源并没有去攻打利马城,也没有去碰圣罗沙堡垒,而是一边增筑“鹅城”堡垒区,一边派兵扫荡利马北部的印加人的村庄和白人庄园。通过分田分地和复兴印加这两张大牌对印加人进行动员,同时扩大“印加革命根据地”。
到现在,印加天国已经控制了利马北面的几十座庄园和村庄,掌握的印加人、印欧混血人口超过了20万!
另外,在钦查群岛挖鸟粪的华工也被真约派发动了起来,夺取了钦查群岛附近的小港口帕拉卡斯,在帕拉卡斯建立了根据地。从而一南一北,对秘鲁首都印加形成了夹击之势。
土楼顶端,一面崭新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玉米十字旗”,金黄的玉米穗盘绕猩红十字,旗角绣着太平天国的云纹,中央的十字之上,则是印加太阳图腾。
十二门拿破仑炮一字排开,炮口对准利马方向。炮手们早已装填完毕,只等一声令下。
曾水源、马师爷、曼科·卡帕克并肩而立。曾水源身着红袍,腰间别着一把跟随他多年的太平刀;马师爷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捧着一本做旧的《尚书》“古卷”;卡帕克则穿着印加王族的骆马毛短衣,披着大斗篷,头上却戴着太平天国的黄色风帽。
“轰!”十二门火炮齐鸣,礼炮声震彻云霄,似乎要宣告新时代的到来。
曾水源踏上高台,红袍被风卷起。他从马师爷手里接过《尚书》古卷,高高举起,嗓音沙哑却穿透人群:
“殷商遗民,跨海东渡,立国于安第斯山巅!”
台下瞬间就是一阵低声喧哗,印加人面面相觑——完全听不明白,而华工则低声议论。
曾水源展开书卷,指向一段记载:“《尚书·禹贡》有云:‘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武王伐纣后,殷人不愿为奴,渡海而去,至东洲,与土人混居,遂有印加,印加者,殷家也!”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