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调味难度(第 1/4 页)
第317章 调味难度
秦淮离开郑思源家的时候,还揣了半罐郑达做的蟹黄酱。
用郑思源的话来说,现在很正宗的双蟹包秦淮肯定是吃不到了,吃点相对正宗的蟹黄酱也可以。
郑达每年也就做那么几罐蟹黄酱,郑思源这罐还是从郑达那虎口夺食硬抢来的。半罐用来研究,半罐秦淮吃,这个分配很合理。
秦淮兴高采烈地捧着半罐蟹黄酱回家,忘了跟郑思源说玄关上有他带来的点心。
这直接导致郑思源一直在厨房里熬酱熬到晚上8点多,把厨房收拾干净走到玄关的时候,才发现玄关上多了一些东西。
两样熟悉的点心和一样不太熟的点心。
香煎萝卜糕和绿豆糕郑思源下午都吃过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两者都是非常常见的家常点心,制作难度不高,做的好吃更是难得。
郑思源非常欣赏秦淮把贵价点心卖高价,普通点心卖低价的想法,因为郑思源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
他开在小区门口的糕点店卖的都是普通价格,只是会比其他糕点店要贵上两三成。客人大多是附近居民和学生,只有少数郑达的朋友和黄记的老食客会去光顾。
在常年卖点便宜点心的同时,郑思源也会偶尔去黄记客串,卖点高价点心。虽然这些点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售卖的地点变了价格也就变了。
郑思源喜欢听客人对他做的点心的评价,喜欢看客人吃他点心时的神情,在郑思源看来价格也是能让客人得到满足的方式之一。之前在黄记研究四喜汤团的时候,秦淮和谭维安还专门为这件事情问过郑思源,问他是就想这样一直在小区门口开点心店隐姓埋名,还是有朝一日去大酒楼闯荡一下在白案界打出响当当的名声。
对此郑思源的回答是看情况吧。
他觉得自己现在水平不够,没有办法去大酒楼独当一面,力压红案师傅让白案点心一家独大。别说一家独大,连平分秋色都很难,白案打不赢红案从名厨录的排名上就能看出来。
但郑思源非常肯定的说他以后肯定会去一家知名酒楼闯荡一番,就像秦淮来黄记闯荡一样,多年默默无闻,然后一朝成名天下知。
对此谭维安还偷偷跟秦淮吐槽过,说郑思源也是个喜欢装逼的。
他哪里默默无闻了,他在白案厨师圈子里也不是无名之辈。只是这哥们太宅男了,不比赛,也不参加交流会,又不在大酒楼里上班,大家想找他交流,想让他出名都没机会。
然后秦淮反问谭维安你不想这样做吗?给谭维安问自闭了。
谭维安平等地憎恨每一个会装逼、擅长装逼、还有那个实力装逼的人。
不好意思扯远了,让我们把话题引回郑思源身上。
郑思源在发现那袋点心里只有一样他之前没见过的平平无奇的包子后,没有任何犹豫的拿出了包子,放进蒸锅里复蒸。
复蒸的包子味道和口感都不如之前,但是郑思源是一个优秀的白案师傅,他可以很好的减小这其中的差距。
晚上8点47分,郑思源端着刚蒸好还冒着热气的包子坐在餐桌边,接通郑达打来的视频电话。
郑达还在三亚度假,因为玩得开心他直接在三亚买了套房,每天去海滩晒太阳晒得不亦乐乎人都晒黑了好几度。
“思源,这么晚了还吃包子呢?”郑达见儿子这个点居然在吃包子有些吃惊,面露关心神色,“是不是没吃晚饭?”
“晚饭还是要在饭点吃,不然对胃不好。今天下午小秦有没有跟他那个教刀工的师傅上网课打视频电话?你有没有在边上偷听?那个师傅究竟是个什么路数?姓甚名谁长什么样?”
“我今天下午打听了一圈,虬县附近知名酒楼退休的厨师没几个,都不是。到底是谁呀?从哪儿冒出来的?”郑达的脸上写满了不解。
郑思源:……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