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此生无悔入华夏,采访结束(第 4/4 页)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李恒故意抛出金瓶梅,以弥补自已在某些阅历上的缺失。
本来嘛,男欢女爱方面他不缺失,且经验相当丰富。
但他无法明明白白说出来啊。一是,年岁是个硬伤。
最主要还是容易损害子和肖涵的名誉,会让她们被异样目光看待。
这可是八十年代,相比后世的笑贫不笑,世人思想相对还是要保守一些的。
所以他宁愿自污,也不愿牵扯到子和肖涵身上去。
当然了,这种调侃似地自污,也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理由有二:
一是他名气够大,现在够成功。
对于名人来说,尤其是还是大作家,观看金瓶梅这种小事属于雅事。且他够坦诚,真诚品质难能可贵。
相对而言,自古以来文人就和风流挂钩,社会包容性很高。
另一个是他年纪足够小,今年还不足20,任性是天性,大家会更迁就一些,更容忍一些。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那一句话:他足够成功!
成功的人往往放个屁都是香的。
李恒接着说:「我看书很杂的,小时候什么都爱看,正统文学看,史记和二十四史之类的看,野史杂记同样爱不释手,还酷爱武侠。
金庸先生的所有武侠小说我都看过不止一遍,要不然我们今天能迟到半小时?就是和老先生讨论武侠中的绝世功夫去了,忘了时间。
不过提到老先生的武侠,有个事我一直意难平,为什么小龙女要和尹志平有那么一段啊,我当初看完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气得晚餐都没吃,后来饿死了,半夜起来啃了一个生红薯。」
他显然在一本正经的说胡话,目的是转移注意力,
金庸先生和蔼笑了笑,似乎读懂了这位万年交的心思,当下解释说:「其实在这方面,我和十二月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描写田小娥放荡,我描写小龙女失贞,都是对美学艺术的追求,对现实的一种隐喻,通过对残缺的极致美来铺垫全文结构。」
接着金庸先生笑着对记者说:「《白鹿原》种关于女性方面的描述,我是很佩服的。
佩服十二月的天马行空,佩服他的旺盛想象力。
就像上午我和他谈论武侠、谈论隋唐历史时,我被他惊艳到了。很多武侠小说设定,
他竟然能做到信手拈来,且是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很是厉害。
我事后还跟秘书感叹:李先生多智博才、学富五车,我远不及矣!他要是来写武侠,
肯定能比我写得更出彩。」
金庸先生这番话,看似和《白鹿原》种的女性无关,其实是从另一个方面佐证。
佐证李恒具备非凡的想象力,男欢女爱方面,完全不用亲身实践,却也一样能写得出彩。
换句话说,金庸在力挺李恒。也恰好和李恒那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互相辉映。
当然了,让他金庸先生自发地如此做,主要还是打心底里对李恒才华的一种高度认可。
现场的人都不是傻子,都能听明白金庸先生的话,顿时又是一阵掌声。
新闻发布会继续,后面记者们有问他写作过程中是否有磨难?问到了和金庸先生上午见面会的细节。
还问他高考后,为什么不去北大?
最后一问,是由本地新民晚报的记者提问的,问到了安踏鞋业和li-heng这个品牌的事。
新民晚报记者问:「李先生,最近电视和新闻上到处都是安踏鞋业和li-heng这个品牌的广告,有传言称,它们是您创建的品牌?」
这话让台下许多观众一愣,很是定异。
但一些和李恒亲近之人却先表现得平稳一些,早就知晓了内情。
李恒点头:「是我和一堂姐创立的。」
记者问:「您这是想把精力放到经商上面去吗?为什么会涉足实业?」
李恒摇了摇头:「并不是,写作永远是我的主业,这个问题你放30年后问我,我依旧如此回答你。
至于涉足实业,创办鞋类品牌,主要还是小堂姐一句话打动了我。
小堂姐说:我们偌大的中国,却没有一个顶尖的鞋类民族品牌,是一个巨大遗憾。她说想根据她的所学专业创办一个鞋类品牌,让我们的奥运健将穿上它在奥运赛场披荆斩棘,为国争光。
因为这句话,我从银行取出了一笔版税稿酬交给她,并对她说:希望你能创办一个可以和耐克、阿迪达斯相竞争的民族品牌。」
「啪啪啪!」
李恒的立意够高,在情绪上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这年头的中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巨大落差,导致很多人都迷茫了、没了信仰,这也是国家要出手塑造一个「女排精神」的原因,目的在于激励国民,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所以,「民族品牌」和「奥运赛场披荆斩棘、为国张光」一下子就戳中了所有人的内心柔软。
我决决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尽管平素大家嘴上可能会对很多东西表示不满,但只要涉及到国家和民族层面,都是英雄,都会挺身而出,这是刻在咱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烙印。
因为过去积累的问题太多,今儿记者是一茬接一茬提问,弄起李恒口水都讲干了。新闻发布会比预期的时间要长,持续快了两个小时才结束。
ps: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