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麦穗怀孕了?(求月票!)(第 2/4 页)
而海峡对岸已经突破了25万册,被那边的媒体大力推荐,被誉为1988年最值得一读的十大好书之一。我特意托友人关注了那边的新闻,据说这十大好书,其中有8本是国外文学名著。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又收获了一波名利,李恒喜出望外,「《活着》在日韩和欧美那边情况怎么样?」
金庸先生讲:「这些地方需要翻译成本地语言,要花时间,目前还没上市,不过还是可以期待一下。」
李恒点头,《活着》这书名气大,销量也不错,但就是没获得过什么像样的文学奖项。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遗憾。
廖主编接着讲:「目前《白鹿原》正在大量印刷,新华书店第一批征订数量已经出来了。」
李恒急忙问:「多少册?」
兴致不错的廖主编这时却卖起了关子:「你猜猜。」
猜个鸡儿呀猜猜!
李恒内心腹黑,口中却问:「有10万册没?」
廖主编笑道:「少了,你再猜。」
李恒问:「15万册?」
廖主编说:「你胆子可以再放大一点?」
李恒直接飚一个数字:「难不成有30万册?」
廖主编翻开一页文件,念叻:「截止今天上午11点,第一批征订数量是412672册。再次恭喜你,师弟你又破纪录了,这41万多册足以载入中国近现代文坛史册!」
虽然猜归猜,可真听到这个数字时,李恒只感觉头晕晕乎乎的厉害!
这可是新华书店第一批征订啊,就有41万册,搁其他作家,十年也不定能卖出这个数量。
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同时也表明《白鹿原》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表明他作家十二月就是活的金字招牌,
广大读者愿意买账!
暗喜一阵过后,李恒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市场给了他底气,没有在首订这里遭遇滑铁卢,他娘的对得起各大媒体的吹捧啊,对得起那所谓「传奇作家」的称谓。
花好些时间消化完这个好消息,李恒问:「《白鹿原》定价多少?」
廖主编说:「8元。」
李恒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多?比《活着》足足高了一倍啊!」
廖主编解释:「是高了一倍。不过《白鹿原》有接近60万字,《活着》才30万字。同时市场也在变,工资物价也一直在涨,8元是我们各方面商讨、并进行市场调研后谨慎做出的决定。
你放心,不是脑子一热就定了8元高价。」
这让李恒想到了《废都》,最初发售价是12元,结果随着一书难求,后面一直涨价,
最高时候涨到18元一本。
这么一关联,嗯哼,8元貌似也不算太高啊,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廖主编告诉他:「《白鹿原》9月20号上市,到时候你记得留意。另外,新书样本,
你需要多少?我明天好一起给你带过来?」
李恒估算一下,讲:「给我来30本吧,有备无患。」
廖主编痛快应声,表示没问题,
这通电话打得比较长,后面还就各种生活琐事、以及巴老先生的身体健康讨论了好一会才挂断。
放回听筒,感觉快饿迷糊了的李恒瞧眼时间,发现已经过了2点了。
奶奶个熊的!昨晚明明已经吃饱了的啊,几顿输出就把肚皮给榨干了,哎·
沙发上坐一会,稍后他又给李望去了电话,询问鞋厂的情况,这样又过去了10多分钟某一刻,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联系余老师,可察觉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时,立马歇了心思。
算了算了,等回去再说。
连着两个电话后,李恒跑去厨房,只是才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肉香味,登时心旷神怡,味蕾大张。
他进到厨房,探头问:「还有几个菜?」
看他过来,黄昭仪微笑了下,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上好的回锅肉送他嘴边:「你饿坏了吧,马上好了。已经做好了三个菜,后面还有一个青菜,来,你尝尝咸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