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可以带进棺材里的书(求订阅!)(第 2/4 页)
三人在庭院喝着茶,聊了会,稍后李小林起身做中饭去了。
等人一走,廖主编沉思一阵,问他:「昭仪有没有去白鹿原找你?」
李恒摇头:「没有。」
随后他问:「怎么?又有关于她的消息?还是她来找你了?」
廖主编说:「最近一个月倒是没有,只是前段时间她母亲向我问起你,我才跟你通个气。」
「哦?」
李恒意外,「她母亲提我作甚?」
廖主编看着他,叹口气说:「还能作甚?还不是想询问你的个人情况,想看看你和昭仪有没有可能?
身为人母,昭仪这么大了还没成家,我能理解她的焦急和担忧。不过师弟你放心,她老人家是一个比较通情理的人,不会给你造麻烦。」
听到这话,李恒落了心。
或者说,他一向不太关心此事。虽说跟黄昭仪没太多近距离接触,但从以前的书信往来中,他还是可以有一个初步判断,对方行事磊落,应该不会行航脏之事。
从上午到中午,再到下午,李恒一直呆在老师家,陪两位师兄师姐胡天海侃。
巴老先生看书入了迷,全程都没管他死活,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下来。这停下来,还是因为他老人家眼晴看累了,需要休息所致。
见状,李恒、廖主编和李小林停止交流,齐齐望了过去。
尤其是廖主编,比李恒还关注这部作品的后续质量,顿时期待问:「老师,
怎么样?
这问题让李恒跟着紧张万分。
总得来讲,这部《白鹿原》还是原来的白鹿原,却也不是那部《白鹿原》
了。毕竟他结合两世为人的经历私自新增了30%的内容,力求让原著变得更有深度和厚度。
巴老先生看看廖主编,又看看女儿,最后视线停在李恒身上,面容平静许久后终于生了变化,缓沉地拍了拍稿件说:
「好!这是一本死后躺在棺材里可以当枕头用的书。」
一个「好」,一句话,评价铿锵有力,不可谓不高!
更何况这话出自文坛泰斗级人物巴老先生之口,足可以见其含金量。
廖主编嗖地一声站起来,随后又坐下去,手里拿着一杯浓茶,无比开怀。
李小林也比较动容。她是明白父亲是怎么一个人的,能做出这样的评判,无疑是非常喜欢这部文学作品。
要说最激动的当属李恒了,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写作的时候他就觉得新增部分特别好,很多地方有种画龙点晴的效果。
但老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自己感官再好也没卵子用哇,容易出现思维误差,而如若别个都高度认可你的好,那才是真的好!
巴老先生问:「这题材好,容易引起共鸣,你当时是怎么想到写这个题材的?」
这问题在场之人都比较关注,视线不约而同积聚他脸上。
李恒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我也没有刻意想过,就是单纯的文献资料看多了,自然而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廖主编若有所思,问:「赵菁送给你的那些文献资料。」
李恒点头:「最初的灵感确实来自那批资料,它们详细地记载了关中和陕北一带的风俗文化,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闻言,巴老先生颌首,道:「有志者事竟成,你很不错,比我年轻时候出挑多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