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美国精神的写照(第 4/4 页)
futurefantasy最早发展的还算不错,但一步慢、步步慢,在跟竞争对手亚马逊的竞争中futurefantasy处处落后。
因此陶玉书做出了出售futurefantasy的决定,此举引来了亚马逊和巴诺书店的竞争亚马逊于1997年上市,这几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和激进的扩张,凡是线上购物业务都要掺和上一脚。
而巴诺书店则是美国最大的线下零售书店,这两年受亚马逊的影响,也在积极布局线上业务。
双方的争夺为futurefantasy都付出了巨大的诚意,但不同的是亚马逊的收购是以股票为主,价格高,而巴诺的收购则是以现金为主,价格低。
两相比较,二者各有优劣。
最终陶玉书还是选择了亚马逊,为了这场收购案,亚马逊发行了1045万股股票,占据亚马逊总股本的8.1%。
陶玉书也由此成为了亚马逊的第二大个人股东,持股总数仅次于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亚马逊当时的市值计算,这笔收购总价高达11.78亿美元。
当时亚马逊的股价正处于起飞前夜,之后一年多时间里,陶玉书手里的这些股票价值一路飞升,膨胀了十倍不止。
纳指巅峰时,价值上百亿美元。
比较可惜的是,到纳指暴跌之前,陶玉书也仅仅是减持了手中1/8的股票。
她毕竟是股东,不可能像散户那样毫无顾忌的抛盘变现。
可即便如此,此举也为她带来了超10亿美元的回报。
而当初她收购futurefantasy不过是为了给奈飞练手的,收购只花了一二百万美元即便算上之后未融资时期的亏损,最多也不超过500万美元。
如此惊人的投资回报率,即便是经历过亚太新闻网的上市和几家公司的融资,也让陶玉书不禁再次感叹于互联网行业的造富速度。
不几日后,兰登书屋的芦安·瓦尔特从美国给林朝阳打来电话。
他这次打电话算是1月份时《纽约时报》评选「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的后续。
「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名单公布后,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内引发了不小的回响和讨论。
这次评选乔伊斯、福克纳、劳伦斯、福斯特、詹姆斯等名家均有数部作品入选,但几乎都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作家作品入围。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入围者,仅有威廉·肯尼迪的《紫苑草》和林朝阳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其中林朝阳又是一位外国作家,自然备受关注,无形之中再次提升了林朝阳在美英文学界的地位。
也是受百佳英文小说评选的影响,就在这个5月的第二个周三,美国文库项目对外宣布集中收录了本次百佳英文小说评选之中尚未被收录入库的美国作家作品。
美国文库是美国出版界仿照法国的七星文库所打造的非盈利性质的图书项目,从纳撒尼尔·霍桑、麦尔维尔到索尔·贝娄,从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到菲利浦·罗斯这套文库收录了美国自建国以来上百万重要文学家、思想家的著作,至今已经出版超过200卷,在美国文化界影响力巨大。
这次美国文库集中收录作品,录入了5部这些年来的遗珠之憾,受到了美国文化界的广泛肯定。
但在一部作品的收录上,却产生了争议,这部作品当然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在美国文库出版社最早公布的收录名单当中并《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按照美国文库的收录原则,这么做没什么毛病。
因为「美国文库」建立的初心便是保存美国的文学遗产,收录美国作家所著的文学作品。
可这时有人提出了异议,这些人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搬出了美国文库成立时喊出的愿景口号-
为那些塑造美国的文字而呐喊!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出版当年,便因其所表现的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和支持而在美国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剧烈的文化浪潮。
这样的作品,不正是「美国精神」的最佳写照吗?
如果连这样的作品都没资格入选美国文库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作品值得入选?
林朝阳毕竟是外国作家,支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入选美国文库的文化界声音并不算多,但声量却出奇的大。
在这些人的口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俨然已经代表了「美国精神」和美式价值观。
舆论上的压力让美国文库出版社以为自己犯了众怒,一时之间游移不定。
芦安·瓦尔特特地给林朝阳打来电话,倒不是告诉他小说入选文库了,纯粹是捡乐子说给林朝阳听。
但说到最后,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依我看,这次《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还真有可能入围文库,你那帮支持者真是狂热。
感觉被他们说的,美国文库要是不收录《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电话中,芦安·瓦尔特的语气中满是钦佩和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