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15章 在香江的影响(第 4/4 页)

    “可惜的是,林先生的小说没有在香江发表和出版,我们也只是久闻大名,尚未拜读。”

    谢道源笑着插话道:“我看不如这样。贵校这次访问正好要向我们燕大捐赠图书,我们也向你们回一份礼,就用朝阳同志的小说作为回礼如何?”

    老者拍手道:“这个主意好!”

    学生们也高兴的鼓起了掌,这次香江中文大学来访问的都是文学院的学生,《素叶文学》是由西西等几个香江如今正火的作家、诗人联合创办的刊物,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影响力很大。

    《素叶文学》对《梵高之死》的推崇让这些学生对于林朝阳和他的小说充满了兴趣,听到燕大要回赠给他们林朝阳的小说,大家自然是高兴的。

    “要是能在香江出版就更好了!”学生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

    老者玩笑道:“香江的出版社见钱眼开,只出能赚钱的文章。”

    学生们顿时哄笑起来。

    玩笑了几句,双方的距离拉近,话题也变得深入,有学生向林朝阳发问:“林先生,内地文坛最近几年流行所谓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我听说你也写过这类作品,不知道你对这一类风格的作品是如何看的?”

    “过去那段时间,我们走过一些弯路,也有很多人受了冤屈和苦楚,这是伤痕文学或者说反思文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这类作品的风头正劲,除了有一些作品本身的优秀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与读者产生了共鸣。

    但情绪共鸣并不是可持续的,这代人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下一代人不一定会有感触。

    文学作品的流行规律跟所有艺术都一样,大多数作品只能流传一时,只有少部分能够流传下来的才能成为经典之作。”

    “林先生,《梵高之死》这部小说我只是看过文章介绍,但我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的一点是你身为一位中国作家为什么会选择写一个外国画家的故事呢?”

    “写这部小说的灵感是因为与朋友吃的一顿饭,当时我们聊到了年轻人对于前卫艺术的追求。

    在我看来,当今中国有许多人对于所谓前卫艺术追求的重点并不在‘艺术’上,而在‘前卫’上,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写《梵高之死》,我塑造了两个甘愿为艺术献身的人物,一个是历史上存在的梵高,一个是虚构的亚伦,算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回应吧。”

    听着林朝阳的回答,学生们对于《梵高之死》这部小说更感兴趣了。

    交流持续了近半个多小时,在最后举行了捐赠仪式,学生们代表香江中文大学向燕大图书馆捐赠了2000册图书。

    仪式结束后,有图书馆的同事捧着一摞摞的书走进会议室。

    谢道源笑道:“我们的回礼也到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龙凤呈祥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雪意和五点钟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理我一下 好运时间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 仵作惊华 小蘑菇 甜妻 漂亮朋友 他从火光中走来 偷香 白色口哨 女配(快穿) 刺青 黄烟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