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156年的等待(第 3/4 页)
今天早上,陶母出门买菜,上楼的时候脚下绊了一跤,先磕了小腿,后摔倒在地,被发现后立刻送到了医院。
现在看,盆骨骨折可比一般的骨折遭罪多了。不仅要手术,康复也是个遭罪的事。
等陶玉成回来,安排好了手术的事,已近中午。
一家人除了远在外地的陶玉书、陶玉墨姐妹俩都赶了过来,陶母忍着病痛哀叹着说:「老了老了,摔一下就不成了。」
张桂芹跟她说了几句体己话,赵丽也安慰道:「老年人年纪大了,骨质酥松很正常。大夫说了,您这个手术完,静养两个月,再复健一个月,还能跟以前一样。」
一家人的劝慰,让陶母心情舒畅了一些。
快到傍晚时,她又赶着家里人各忙各的去。
到了她这个岁数,最不想的就是给儿女添麻烦。
手术安排第二天,陶父执意今晚要留在医院陪夜。
陶玉成说:「爸,你就别在这添乱了。您老都多大岁数了,熬个夜,眼晴一花、脚一抖,再跟我妈一样—
他话说到一半,被赵丽掐了一把,话没说完,但意思表达明白了。
陶父气恼的瞪了他一眼,陶母也劝道:「你先回去吧。让他和赵丽陪着我就行了,这么些年闲饭不能让他白吃。」
「妈,您瞧您这话说的,我怎么就吃闲饭了。」
扯了两句闲篇儿,病房里的气氛轻松愉快起来。
经过短暂的商议,陶玉成两口子留在医院陪夜。
林二春又对陶父说,「这几天家里没人,亲家就住小六部口这边吧,有人照看方便点,到时候让人开车接送你来医院。」
陶母这一跤,摔乱了陶父的心绪。
他们夫妻年纪相仿,再过几年就八十了,再出点什么意外,更给儿女添麻烦,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于是沉默着点了点头。
林朝阳张罗着让陶希文兄弟俩也住到小六部口胡同那边,这几天陶家肯定不开伙,兄弟俩也得有个吃饭的地方。
陶希文去年在中关村开了个软件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专为政府和事业单位定制软件,收入颇为可观。
至于学校里那个工作室,仍旧在运营着,听陶希武说,陶希文是当了个什么「站长」,反正没事就泡在工作室里。
「我在学校食堂对付一口就行了。」陶希文自顾自的离开。
林朝阳看着他的背影问,「你哥是不是谈恋爱了?」
陶希武撇撇嘴,「就他?人家女孩儿上赶着追都没个反应,谈什么恋爱啊!」
听着他的话,陶父面露不喜,陶希武嬉笑道:「爷爷,我肯定不能像他那样,过两年我就结婚。争取三年抱俩,让您早点抱上重孙子。」
陶父冷哼一声,「你少让家里操点心就行了。」
说罢上了车,陶希武讨了个没趣,脸色汕汕。
上了车,念叨着:「您老别总学历歧视啊!」
回到小六部口胡同,吃过晚饭,陶希武跟林朝阳说起电影的事。
年初他和徐浩峰、卢伟健两个同学鼓捣着毕业作品的事,跟林朝阳拉了20万投资,4月中旬电影开拍,到现在快三个月了,戏份才拍了2/3。
几人都是新兵蛋子,拍片的效率自然快不了。
可这也没耽误几人毕业,毕竟不是哪个学生能在还未毕业时就拉起剧组拍长片的。
剧组的事,大多是鸡毛蒜皮,说起来又臭又长。
陶希武见林朝阳不感兴趣,便止住了话题,聊起《鸦片战争》最近的热映。
《鸦片战争》上映近两周,仅燕京一地票房便已突破900万人民币,照这个趋势,下映前取得1500万票房不是问题。
这事在燕京电影圈传的很广,近几年来,进口大片和林氏影业出品的商业片肆虐国内电影市场,往往上映不足一月便可取得几千万票房。
但对于国产片来说,取得千方以上票房却是千难方难。
绝大多数制片厂的片子上映了连点水花都没有,几十万票房都算是高的,偶有一两部票房几百万、上千万的,够制片厂高兴大半年的。
《鸦片战争》上映不足半月便在燕京一地取得近千万票房,消息一出,顿时惹来业内瞩目,连陶希武他们在剧组也有所耳闻。
「光是燕京就得一千多万票房,这要是放在全国,还不得一个亿啊!」陶希武语气夸张的说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