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出文集(第 3/4 页)
这个「拿得出手」、「叫得响」指的不仅是受欢迎,更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创作没有二三十年,作品没下沉到城乡各个阶层,你好意思叫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林朝阳的创作道路发于1978年,说起来要算是新时期第一批写出成绩的作家了。
论年纪,在那一批作家里要算是最年轻的了。
但要是说影响力,或者说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他几乎是独一份的。
至于文坛地位,这么多年他的作品畅销海内外,获奖无数,虽然从未担任过官方职务,但却早已被无数文坛同仁视作盟主一般的人物。
他们这一代作家如果只能选一个人出文集,那非林朝阳莫属。
只是林朝阳从未想过,率先想到为他出文集的,竟然会是日本的出版社。
惊讶过后,他问道:「你们怎么会想到给我出文集?」
山川朝子说道:「年初我见到了近藤女士,她谈到了明年就是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说到时候想办一场大活动,请林桑来出席——」
近藤直子是林朝阳在日本文学界最早的拥之一,也是他最忠实的拥护者,不仅帮忙翻译了林朝阳的几部作品,还牵头成立了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
研究会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机构,至今已经发展了85位成员,这些成员均是日本各大高校的文学教授、副教授。
林朝阳还曾经数次致信研究会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表示感谢,并且每年还会收到研究会的会刊。
「哦,这件事我还没听她提过。」
「想来是因为还有几个月,才没有跟您沟通。受近藤直子女士的启发,今年其实也是林桑的作品进入日本的第十个年头。
您的作品在日本广受欢迎,至今已经销售过千万册,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普通读者。
我们认为在这样值得纪念的年份里,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见林朝阳面露犹豫,山川朝子又说道:「林桑现在还未过四十岁,正是春秋鼎盛,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这套文集先收录林桑迄今为止创作的所有作品,然后以后每十年更新一次。」
河出书房方面显然是考虑到了林朝阳年龄的问题,在现在中日两国,大部分作家出文集都有个默认的潜规则。
要么是已逝,要么德高望重,你总得占一头,才不会被人指摘。
林朝阳出文集,硬件条件肯定够,唯一一点不算缺陷的缺陷就是年纪太轻了。
出道近二十年,结果归来一看,还未满四十,叫同行们情何以堪?
见河出书房考虑的这么周全,林朝阳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他现在已经过了为稿费伤脑筋的时期,多年来跟河出书房的合作也算愉快,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接着他又问起了小说的翻译问题,这些年来林朝阳已经有多部作品被引进到日本,但也有不少作品是未被引进的,基本都是他早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翻译可是个不小的工程。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好了功课。文学研究会方面一直都有人研究您早期的作品,
有些教授出于研究目的翻译过您的作品。
剩下需要翻译的作品量其实并不大,我们计划这套文集明年能够出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林朝阳闻言点了点头,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他每年都能受到,上面除了有对他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文章,也确实会刊登一些他未引进到日本的作品译文。
这回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拜会的最后,山川朝子听说了林朝阳的新作已经面世,十分欣喜。
即便是听说了新书当中含有一定的「抗日」成分,她也并不在意。
当年《闯关东》和《棋圣》都引进时是在一些读者当中引起了「讨论」,但最后不获得了读者们的认可嘛。
拿到新书手稿的复印版,山川朝子忍不住惊叹,光是看着稿件的厚度,便知道这又是一部如《闯关东》一般的巨著。
「有此作品,林桑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又进了一步。」
山川朝子还没看稿子就开始恭维,让林朝阳有些吃不消。
结果就在山川朝子带着稿子离开香江半个多月后,又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了奖项。
消息传回国内,文学界一片惋惜之声。
去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很多人以为瑞典文学院将自光转向了亚洲,觉得林朝阳获奖的可能性变大了,结果没想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成了欧洲的。
有媒体为林朝阳愤愤不平,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了论资排辈的老年奖,纵观其近二十年的获奖者,几乎没有低于50岁的,60岁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
像林朝阳年少成名的作家,哪怕成名多年,哪怕作品广受好评,在评奖时也很吃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