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干票大的(第 3/4 页)
还有像《楚门的世界》《寄生虫》这些朝阳同志作品改编的电影,哪个不是在国外得了大奖的?
他的文本不是一般作家能比的,就算是让别人拿去改编,只要是个靠谱的编剧和导演,那都差不了。
这一点大家不妨问问艺谋,《秋菊打官司》就是他拍的。」
谢靳充当起了润滑油的角色,不要钱的往林朝阳脸上贴金,一方面是缓和气氛,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孙同志林朝阳的战绩。
《鸦片战争》可不是普通的影片,在zy领导那都挂着号呢。
「谢导说的是。」章艺谋了半天就憋出了这么一句话,引来谢靳不满的眼神。
你小子这战斗力也不行啊!
章艺谋脸上发烧,低下头去。
沉默了好半天的孙同志这会儿终于开口了,「几位同志说的都很好,《鸦片战争》是为回归献礼的重点影片,不光是我们广电部门,连zy领导也都很重视。
他说到这里,态度亲和,「所以,我也希望朝阳同志、谢导、张导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谢靳满脸堆笑,「理解理解,大家对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为了电影更好的拍出来,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盼。」
孙同志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刚才我们广电方面和其他几位同志提出的意见,朝阳同志刚刚都一一进行了阐述和解释,说的是不错的。
关于几条应该进行修改的问题,我们也达成了共识———
孙同志的一锤定音让谢靳如释重负,看来今天这关是过了。
听看孙同志的发言,林家人脸上有些失落。
林朝阳摇了摇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执着于把自己的老祖宗塑造成一个完人有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他语气放缓,「林公名留青史,他身上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无需标榜。
我们搞文艺创作,在人物的塑造上或许有抑扬之举,但绝不会有损于先辈风骨。」
他这番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林家人听完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孙同志哈哈笑道:「朝阳同志说的好!有这样的觉悟,何愁拍不出好作品!」
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在结束的这一刻消弹不见,其乐融融。
会议结束,林朝阳跟电影局的新局长刘同志走在一起。
「明年你们美国林氏得多拍几部电影啊,肥水不流外人田。」
自1992年年中电影改革以来,国内电影行业的动作不断,去年电影局收紧了合拍片政策,结果转头又宣布了中影每年可以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大片。
引进的要旨是「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电影」。
可实际上,所有电影从业人都明白,这不就是给好莱坞大片开绿灯吗?
文件一公布后,不光是电影界,连文化界和许多老干部都表示了对这份文件的不满。
燕京市电影公司为此事专门致信广电孙同志,称「让美国的影片占领我们的电影市场,用中国的票房养肥外国的片商,不利于稳定整个电影行业的军心。」
除了地方电影部门的不满,包括《戏剧电影报》等诸多媒体也对此事发出了疑问,自年初以来舆论风波就没停下来过,目前电影局方面的压力也很大。
不过引进10部大片这事不是他们一个小小的厅局级单位能决定的,说白了还是跟上层的政策有关。
对于引进10部大片这事,电影局方面其实是持开放态度的。
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外国大片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鲶鱼效应,为国内如今一摊死水的电影界一点动力。
其二是中影包销时代,各省市发行公司早已养成了截流票房款项的现象,偷瞒漏报的违法行为也是见怪不怪。
执行票房分账发行方式之后,外国片商和中影公司将会监督票房回收,以上种种票房乱象自然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1995年,国内引进的10部大片早已确定,分别是《红番区》《真实的谎言》《狮子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廊桥遗梦》《勇敢者的游戏》《断箭》《玩具总动员》《钢琴课》《生死时速》。
自前一年过半,10部大片已经上映了6部。
再算上《虎胆龙威3》《绝地战警》等几部以批片形式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前20名几乎被外国大片占据了半壁江山,票房更是被卷走了4亿多。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10部大片当中有4部电影是美国林氏出品的,还有1部《玩具总动员》是林氏影业的兄弟公司泡泡宇宙旗下皮克斯动画出品的。
自己人赚到了,那就不算亏。
林朝阳打趣着问刘同志,「合着你们电影局总不能把10部配额都给我们吧?」
「10部不可能,以后几年每年4部、5部是不成问题的。」刘同志语气轻快道。
「那我让玉书加把劲。」林朝阳笑着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