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暴发户(第 3/4 页)
跟余雪松经过美化的叙述比起来,西川的叙述更加接近事情本质。
西川前几天接到了黄建辉给他打的电话,说是有个燕大西语系毕业的老学长在香江做地产发了大财,现在想回国内进入电影节一回。
「谁知道呢,可能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吧。」
西川口中的余雪松和林朝阳刚才见到的余雪松不说完全是两个人,也有着天壤之别,但林朝阳不认为西川会故意骗他。
人本来就有多面性,在他眼前和在西川眼前表现出两幅面孔,对于余雪松这样的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林朝阳并未因此而生气,他问西川,「你没跟他们一起?」
「他们要去硬石俱乐部,不像是谈事情的样子,我就没去。刚才他们是听说了您在这,特地过来的。」
硬石俱乐部是国外有名的音乐酒吧,去年刚在燕京开了家分店,就在东三环亮马大厦,门头上面挂着个红色甲壳虫车,十分显眼。
那里现在经常有摇滚歌手和乐队演出,在燕京城人气极旺。
要不是过年时杜峰说起这些事,林朝阳也不会知道。
林朝阳微微颌首,对西川说道:「那个余先生太想当然了,不参与是对的,
他的事恐怕成不了。
听着林朝阳的话,西川露出信服之色,「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刚才才没进去,想着等他们走了再跟您打个招呼。」
林朝阳拍了拍西川的肩膀,「谢谢。」
跟林朝阳说完话,西川又和77级的学长们打了个招呼,才离开了勺园。
当年陈健功、黄蓓佳等人在五四文学社叱风云时,西川还只是小字辈,但彼此也算熟悉。
跟大家道完别,陈健功赖在林朝阳身边不走。
「你不回家,跟着我干嘛?」
「我这不是怕你走着无聊嘛,陪你聊会天。」
两人走到校门口,一辆黑色的奔驰停在林朝阳面前,陈健功嬉笑着说道:‘
我就知道跟着你肯定能蹭着车。」
车上,陈健功提议明天叫点人到小六部口胡同聚聚,林朝阳欣然同意,把任务交给了陈健功。
送完了陈健功,回到家中林朝阳跟陶玉书说起今天遇到的余雪松。
陶玉书说:「知道了。他要是找到公司,我让底下人跟他谈,靠谱的话就给他个机会,太荒腔走板就算了。」
「矣,对了,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前两天玉墨她们同学还有人联系她呢,说要办个公司,邀请她入伙。」
林朝阳笑了起来,「这还真是全民下海啊!」
去年春节后老人家的南下,带给中国的改变在一年之后已经越来越具象化。
一夜无话。
翌日上午,陈健功和李拓、祝伟、于华几人一起来到小六部口胡同。
昨晚他打了一圈电话,只叫了这么几个人来。
「你这号召力也不行啊!」林朝阳打趣道。
「唉,不是我号召力不行,是现在大家各有各的事要忙。」
去年老人家的南下,好像给中国社会加上了加速器,不仅是许多人下海了,
连那些没下海的也整天忙的找不到人。
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每一颗螺丝都进入了高速运转的模式,不能有一刻停歇。
今天来的这几个人也不是没事,只是更重视和林朝阳的聚会而已。
几个人中,于华算是新加入小团体的。
他去年在燕京待了一阵,回到了家乡嘉兴,到年末他的新婚妻子陈红刚分了房子,他也有幸成为了随军家属,回到了燕京。
于华的作品早年一直是在《燕京文学》发表的,结果87年《收获》搞了个「先锋文学专号」一下子把于华、马原、陈村等诸多年轻作家推到了全国范围内。
从那以后,于华的作品就跟《燕京文学》无缘了。
李拓提起这件事就有些遗憾,尤其是一个多月前,于华新的中篇小说《活着》在《收获》第六期发表。
小说以「我」在文化馆下乡采风的身份,引出历经沧桑的老人福贵的叙述,
有一种油画色彩斑驳的画面感。
这部小说发表以后,迅速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并且得到了许多资深作家,
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读者群体也收获了高度评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