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63章 民族的未来(第 2/4 页)

    光年同志让我分享分享这方面的经验,说来惭愧,我是没什么准备的。

    不过既然是分享嘛,那也不必苛求完全、圆满,我就说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点体悟供大家参考吧。”

    林朝阳的态度非常谦虚,但在场并没有人会因此轻视他的发言。

    在这些同行眼中,林朝阳的水平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界的领军水平,在保持着高质量的输出前提下,还保证了非常高的效率。

    出道不过几年时间,他的代表作已经比在座有些人的全部创作都要多了。

    “今天我们谈的是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我本人就出身于农村,我在农村待到二十岁才进城。

    我敢说自己是个农村人,但却不敢说自己了解农村。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我自身的年龄与阅历所限,另一方面,一个更主要的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什么是农村?”

    林朝阳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什么是农村?

    看似明知故问,但真当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时,却没办法简单的用几句话来概括。

    “从狭义上来说,我从小生活的、看到过的地方都叫作农村,这个应该就是我们文学界建国以来所谓的‘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农村’。

    从五十年代开始,农业合作化、大yj、人民公社运动、两条道路……到七十年代末以来的分田到户、农村改革。

    我们的农村似乎被压缩成了一张纸,它是如此的扁平和乏味,好像只有这么三五十年的历史,只有那些地主长工的故事。

    但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个‘农村’他以前是什么样的?我们国家其他地方的‘农村’又是什么样?

    我跟文学界的朋友聊天,有人跟我说,他以前在汨罗江边插队,离着他不到二十公里就是屈子祠,他听着当地的方言还能与楚辞当中的用词联系起来。

    我记得忠实同志跟我说,他的老家叫灞桥村,就是“灞桥折柳”的那个“灞桥”。

    春秋时秦穆公建灞桥,《雍录》上记: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

    王昌龄著《灞桥赋》曰:惟于灞,惟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束东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

    从他们的口中,我们依稀可以窥见如今的农村在千百年前也曾是人杰地灵、风云汇聚之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读沈丛文的文章,就对湘西多加注意,据史料记载:

    在公元三世纪以前,苗族人民就已劳动生息在洞庭湖附近。这里也就是苗歌中传说的‘东海’附近,为古之楚地。

    后来,由于受天灾人祸所逼才沿五溪而上,向西南迁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混沌天帝诀 捞尸人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讨逆 那年花开1981 重回1982小渔村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巅峰学霸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超级修真弃少 盖世神医 国民法医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重燃青葱时代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神州战神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文豪1978
最多阅读 慢性沉迷 捞尸人 雪意和五点钟 漂亮朋友 好运时间 理我一下 顶级诱捕公式 丹霄万里 仵作惊华 覆水满杯 白色口哨 黑天 薄荷酒 人人都爱女主角 心毒 忤逆本能 蜜桃甜 纯真丑闻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斗爱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