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 3/4 页)
李重也将这条写进去了,他其实是想询问天子,城内的汉地士人能不能成事?如果他们愿意当内应,那么就死死围住,一个都不放跑。如果不能,那么就围三阙一,故意给敌人留下逃跑的机会,然后从容追击,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果。
李重不在乎面子,他只关心军事上的事情,从如今的情况来看,慕容鲜卑给他的感觉比较奇怪,既像要坚守,又一副随时要逃跑的模样。
他不清楚慕容心里怎么想的,他只知道己方粮道几乎没受到什么高强度的袭扰当然这可能还和粮道整体处于山区,骑兵受限比较大有关。
他还知道慕容鲜卑几乎提前坚壁清野了,种田的百姓没跑成,部落民们却大多不见了踪影。
这些人肯定不在城内,或许退往了北边的草原,或者进入了地形复杂的辽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慕容如果逃跑,至少还有机会慢慢收拢这些部落,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
其三,傍晚时分六百多敢死之土从南门而出,他们的任务应该是击溃大梁王师骑军后,下马斩断鹿角,破开车阵,然后放骑兵入营乱砍乱杀,制造大规模的混乱。
但这股人马很快就被围住了,顷刻间覆灭,战斗过程中,城内并未有援军接应。
或许战斗地点离南城门太远了,不便接应,或者黑稍左营前出列阵,布设鹿角,弩车林立,吓阻了守军,又或者只是单纯不想派更多人送死,但无论哪个原因,都说明他们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出城袭扰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为了提振士气,是弱势一方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四便是投奔而来的李普的说辞了。
综合这四点,他觉得如果围三阙一,夺取棘城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四面挖沟筑墙围困,反倒坚定了敌人防守的决心,如果没有内应,即便最终攻夺城池,伤亡也会比较大。
他本心不想放走慕容氏一家,以免养虎遗患,但他也不会纯粹为了面子而坚决不改,
况且围三阙一也不一定就会放跑慕容,说不定他被部众们借了人头也未可知。
如何抉择,全看天子了。
******
六月初八这天,邵勋收到了棘城方向送来的军报。
而在此前一刻钟,他刚刚遣使而出,任命李重为「棘城四面行营都招讨使」。
邵慎、徐朗、李重都是一路「招讨使」,李重任「都招讨使」,便是统合三路大军,
甚至理论上正在玄劫掠的高句丽人都要归其指挥一一理论上而已,高句丽人必不会听他的,甚至于,邵勋听到传言,高句丽人已经停止进兵了,显然别有所图。
看完李重的军报后,邵勋将几个儿子喊到一起,对照地图,给他们讲解了起来一一四子之外,义子部贞、女婿桓温亦在场。
「守城最忌死守,若不能时时出击,此城危矣。」邵勋说道:「出城厮杀有几大关窍。其一乃敌军远道而来,没有坚固的营寨,且体力亏欠,甚至连食水还没来得及吃,饿着肚子列阵或扎营,此谓「立足未稳」,这会出击是有机会获得大胜的,汉末以来并不鲜见。其二乃敌军攻城疲惫,阵线出现疏漏,此时可出城夜袭。」
「阿爷,为何原来没有疏漏,此时有疏漏了呢?」邵问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