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回家(上)(第 3/4 页)
其实若没有大举南下的北地豪族,这些灾民的日子不一定好过,因为今年江南农庄的收成普遍不好。但携带着河南粮食南下的北地豪族就不一样了,不少人缺庄客,于是收拢了很多灾民。
当然,朝廷也趁机编户齐民了不少人,听说还有一批被发往青州了,在几个滨海县乡种地自食。
总体而言,自第一批北地豪族南下差不多两年整了。
颖川士族算是动作慢的,最早去的军功勋贵们已然收了三季粮食了,便是今年干旱都没能动摇他们,相反趁机吸纳了不少逃散的户口。
据枣庸了解,从开平末到贞明二年的今天,已有五六万北人南下,如同潮水般涌入江南,宣城、丹阳、会稽、毗陵四郡接收了其中的大部分,巴陵、武昌、鄱阳、吴、吴兴、
义兴等郡稍少一些。
他们接收了旧庄园,开垦了新荒地,并给吴人带去了北地的耕作方法,提高了江南的农业水平。
这几乎是一次堪比衣冠南渡规模的南下行动,且还在持续深入发展。
不过贞明三年可能会稍稍放慢一下脚步了。
今年江南大旱,河北有水灾,就只有河南仍在稳定出产大量粮食,天子为了征讨慕容鲜卑,似乎在河南征了不少粮,分批送往幽州、青州。
手头紧了,南下的势头就要衰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然,听说今年关中的收成还不错,但那里的粮食运出来花费较大,未必能有多少用到东征上面。
陈逵没有和枣庸闲扯太久,巡视一番,交代完事情后,他便准备回颖川了。
从襄城至许昌,中途必经颖桥防。
腊八这天,陈逵一行人在馆驿歇息,便见到外面驿道上有一批批东行之人,往往带着兵器、骡马,结伴而行。
「此何人也?」他忍不住询问驿将。
驿将够着头看了看,道:「听闻前阵子会稽、吴郡有人叛乱,为张都督遣兵讨平,正要发卖一些田宅呢。左右骁骑卫的府兵接到同袍书信,便遣子弟南下,看看田地如何。说是这些地优先卖给府兵中家有余财者,买不了多少没关系,地可以拆开来卖,十亩八亩地买也可以。」
陈逵恍然。原来不光土人南下,府兵也有子弟南下。
「真说起来,还是贵人们先南下带了好头。」驿将又道:「本来没几个府兵愿意自家子侄南下的,但公卿将相、士人豪族一批批南下,有些人便动摇了。」
「你家这驿站经营得好生兴旺,想必家有余财,有没有遣人南下?」陈逵问道。
「我舍不得孩儿南下受苦。」驿将把一大盆炖羊肉端了上来,说道:「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前些年还有府兵子弟去平城、河会当兵呢,现在得知江南有地,我看都后悔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