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辽泽(第 2/4 页)
「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高原多榆柳,下饶蒲苇。」
「丰州,本辽泽大部落遥攀氏僧隐牧地。」
「松山州,本辽泽大部落横帐普古王牧地。」
潢水:西拉木伦河。
黄龙:今辽宁朝阳。
冷陉:即冷陉山,今赤峰境内的努鲁儿虎山。
丰州:今翁牛特旗。
松山州:今巴林左旗。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包括整个科尔沁草原在内,都是沼泽泛滥区。
(3)山海关外我们都知道,此时从幽州去辽东,只能走卢龙道,辽西走廊最早在唐末五代才首次见诸于史书。
后晋出帝石重贵就是走这条路去契丹的,可见彼时已经析出了不少陆地。
而在西普这会,此地沼泽泛滥,而且比较特殊,是盐碱沼泽,因为有河流泛滥及海水倒灌双重影响,越靠近海,盐碱滩涂越多。
比如,葫芦岛地区就是典型的盐碱沼泽,而锦州是淡水河流泛滥沼泽。
但这里的条件比辽河下游那昏天黑地的沼泽要好多了,唐代就有契丹在外面放牧,故修建了临渝关(山海关),又叫榆关,置榆关守捉使镇守。
在两晋之交,慕容翰曾镇守徒河(锦州),防备辽西(唐山、秦皇岛)的段部鲜卑袭击。
可见这里虽然没有路,盐碱滩涂、沼泽湿地众多,但不是不可以通行。
(4)大凌河、小凌河这两条河流流经的区域就是书中此时昌黎郡地界。
此处地势相对较高,不应该有沼泽,但自汉以来,设置的不少县经常迁址?为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