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故地(第 2/4 页)
人群混乱无比,军官们扯着大嗓门喊了好一阵子,才勉强聚集起了一帮人。
最先整顿完毕的水师将士已经手持长枪、步弓、刀盾,高举着幢旗,往两侧山上而去,试图居高临下,控扼要点。
另有一部分人则携带着工具,前往地势平坦的路口,开挖壕沟、修筑矮墙,截断通道。
更多的人则留在海滩上,协助登岸船只输送物质,并分门别类存放起来。
沈延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先把包袱置于一旁,然后在旁人的协助下脱掉鞋靴,将里面的泥水、沙子尽数倾倒而出。
「呼——」他长舒了一口气。
对他而言,这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直到现在,他甚至都不敢相信已经登上辽东的大地了。
仔细看看,山林层峦叠嶂、苍翠如墨,草地碧绿如茵、平坦丰美,和中原差不多嘛。
就是天气稍稍凉爽一些,但说实话正好,六月上旬的河南已经有点炎热了。
水师军士又给沈延端来了张案几。案几一角还有泥沙,显然搬运上岸并不容易。
沈延道了声谢,直接拿衣袖擦了擦,然后从包袱内取出笔墨纸砚,一边磨墨,一边打着腹稿。
「吾尝闻舟制之理,底平而舷浅者,其利在速登滩头,弊在载寡兵微。昔者朦之制,船底潜波不过数寸,可越礁石铁障,如鸥鸟掠水。潮信无常之时,犹能进退自如,此造物之妙也。然其腹中容物有限——.」
作为水军都督府长史,沈延依据亲身出海及登陆经验,开始书写记录。
呈递上去后,都是下一阶段改进船舶乃至航海、登陆战术的依据。
在他看来,也就慕容仁算是盟友一一可能是吧一一不然就登陆这个混乱劲,让人一个冲锋就赶下海了。
当然,那是在敌人有备的情况下。事实上慕容鲜卑这种势力,基本不注重大海,海上也没有来犯之敌。对半牧半耕的他们而言,敌人始终是来自东边山里的高句丽,以及来自西边草原上的宇文十二部,辽东南部这些深入大海的区域,基本是不设防的。
记录完这一段后,沈延令刚刚上岸过来报道的录事、小史们看管好他的「航海日志」,自己则沿看缓坡登上山腰,眺望远方。
这里其实是沓县旧地。
此县设于汉高祖时期,比中原很多郡县的历史都要悠久,地域范围很大,从脚下这个马石山向北延伸出去二百里,皆属沓县范围,可谓地广人稀。
曹魏时期,司马懿平辽,沓县百姓在第二年浮海南下进入青州境内,置新沓县安置。
辽东背县几无人烟,入晋后罢废。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这个县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