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61章 黎阳(第 2/4 页)

    “养了两匹马、一头牛、二十余只羊。”

    “六十亩地怎么种的?”

    谈到他擅长的领域,农户也没那么紧张了,立刻说道:“二十亩种苜蓿养牲畜,二十亩种粟麦自家啖食,还有二十亩休耕。”

    “休耕地一点不种吗?”

    “哪能哩。”农户苦笑道:“河阳三城要收马料,干草还不要,只要豆子。这二十亩休耕地会种上豆子,三月便可收。”

    豆子生长期短,三个月便可收获,对土地养分消耗少,根瘤菌还有固氮作用,其实是一种非常良好的休耕期农作物。

    休耕并不意味着土地荒置,在现代农业中,休耕往往与轮作联系在一起,即原本种主粮的,换成蔬菜、杂粮,过个一两年再种主粮,让土壤有恢复养分的时间。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并不一定就比不休耕可劲种主粮收益低,甚至更高,还能减少病虫害损失,在没有农药的时代非常重要。

    当然,这只能在人少地多的时候这么搞,当人口爆炸以后,休耕就不太现实了,无法大面积普及,只能一季季主粮种下去,越种越亏,越亏越种。

    甚至直到民国时期,北方的农田已经非常贫瘠了,小麦亩收也就百余斤的样子,但人们没办法,还是只能种,因为人口已增长到四亿,几乎是古代盛世时期的八到十倍,但耕地面积却没有增长八到十倍,亩收比古代也高得有限——北朝、唐宋时期,北方上田亩收高,下田亩收低,平均下来也是一百斤左右的亩收,和民国时没有太大差距。

    两千年间,农业亩产其实增长极其有限。毕竟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在没有化肥的时代,无论你怎么提高农业技术,边际效应只会越来越低。

    “你家一年能收多少粮?”邵勋又问道。

    “两年中,收了百四十斛麦子、六十斛豆。”农户答道。

    “几口人?”

    “大口、小口五人。”

    邵勋点了点头,这个收入够吃了。

    五口之家,一年吃六七十斛粮,可勉强果腹,不会饱。但他们家还养了不少牲畜,有奶吃,这就不至于饿了。

    休耕地种完豆子,保不齐再种点果蔬,几个月就能收。

    门前屋后再种几株果树,就更不缺了。

    这就是地多的好处。

    南北朝时期,一丁授田几十亩比比皆是,授田百亩都不鲜见。

    这样的人地比例,哪怕粗放种植,一亩地只收大几十斤,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

    唐初只有一千多万人,男丁授田百亩。

    唐人诗句中,哪怕是村子里的普通庄户,各种节日也有肉吃,有酒喝。说古代人吃不到肉,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人少地多的时候没问题。

    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战争,没有灾害,老百姓不但能吃饱,还能最多耕种三年就能攒下一年的余粮——但眼下不可能没有战争,这个对农业生产影响就大了,最严重能让伱家里今年少种一半地,因为缺乏了丁男,老弱妇孺种不动。

    “把那几位渠帅喊过来。”邵勋吩咐道。

    杨勤、刘灵二人争相而出,又互相看了看,都停下了脚步。

    “速去。”邵勋催促道。

    两人遂一起去,片刻之后,诸位渠帅被喊了过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史上第一佛修 晋末长剑 末日走私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步步高升 天下枭雄 沉溺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斗罗之空棍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召唤之绝世帝王 苟出一个盛唐 重生之颠覆大宋 秘密部队之龙焱 极品大太监 崛起之第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