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空虚(第 1/4 页)
    第1352章 空虚
    箭如雨下,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
    刀劈斧砍,尸体充塞了整座城寨。
    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古道上,一群群俘虏啼哭而走。
    邵裕坐在树下,就着火把微弱的灯光,一笔一画绘制着地图。
    一路行来,城寨不少,但大部分都绕过了。
    一开始绕得战战兢兢,担心大军过去后会被人截断后路,因此他甚至还特地设计了一个伏击战术,打算趁机歼灭来抄截他们后路的贼兵,但在山里等了整整两天都没等到。
    后来反复思考,再询问玄菟土人,确认这些地方屡遭慕容氏劫掠,都被打怕了。
    于是便不再管了,专心搜掠,及至目前为止,军中粮草尚支两旬,竟然越打越多了。
    他们甚至还帮高句丽人收割了一些庄稼,多为糜子、黄豆、粟米之类,与北方很多地方大差不差,还能适应。
    “前方就是木底城(今新宾木奇镇)了,有没有查探过?”听到前方传来动静,邵裕头都不抬,问道。
    “大王,木底城似乎增兵了。”幢主刘九答道。
    邵裕抬头看了下他,问道:“侯莫陈呢?”
    “还在木底城西。”
    邵裕收起地图,思索了下,道:“看清楚了?”
    “清楚了。”刘九答道。
    邵裕许久没有说话。
    其实他半途分了一次兵。
    过高尔山城后,向东行了数十里,然后一分为二,宇文部三千骑打着他的王旗,继续向东,沿着小辽水(浑河)大肆烧杀抢掠,而他则带着燕王府护军、左飞龙卫、悉罗部轻骑约一万一千人折向东南,进入南苏水(苏子河)流域,直奔木底城。
    从玄菟、辽东二郡通向高句丽的道路其实非常复杂,大体上分南北两道但两道中又有分叉,邵裕现在走的便是北道中的南道,又称“木底道”。
    这是一座平地与山城相连的城池格局,即当道有城,在其北五里的山上还有一座山城,共同构成了木底城。
    这高句丽人怎么回事?明明王旗在北边,却不去北边防御,反而要在南边增兵?是何道理?欺软怕硬吗?
    不管他了,来就来,还怕了你不成?
    想到这里,他下达了命令:“明日拣选一部分未及送走的俘虏,押到城外,让他们哭。”
    “遵命。”刘九应道。
    邵裕又看了他一眼,道:“若立下战功,你便可独领一营了。孤正是用人之际,唯才是举,不问出身。”
    “谢大王恩典。”刘九喜道。
    ******
    闰七月十八,木底城外哭声连天。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