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预先部署(第 1/4 页)
第1295章 预先部署
邵勋先看《晋书》。
《地理志》、《五行志》之类总共也没几页,很快就看完了,然后提了点意见:「过于简略了,将每郡特产也写上。」
「是。」姚益生应道。
「太子还说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太子亦觉得《地理志》过于简单了,然史书向来如此,故请修一本新书。」姚益生回道。
「还是地志?」
「确是地志,亦可用于兵要,最好能把驿站、驿道也标注于上。」
邵勋站起身来,看着挂起来的地图。
其实大梁朝的驿站系统并不完善,尤其是南阳以南的荆州中南部区域,淮水以南亦如是。之前少府筹建丹阳、陈留、巴陵三地之间的驿站,朝廷也想用,因为他们在这一片的驿站体系非常寥落,想要与少府合并一一说是合并,其实就是想占便宜。
毋庸讳言,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驿站体系是很花钱的。
邵勋早年在河南建驿站,很多都承包出去了。
其中一部分拿来安置伤残老兵,多位于热门路线,允许其对外经营获利。
一部分承包给地方富户,多为相对偏僻的路线,对外经营的话赚不到钱,至少朝廷赚不到钱,但有些地方富户有兴趣,他们认为可以赚钱。
剩下的多为游走在盈亏平衡线上的驿站,则由朝廷自己经营,时不时要补贴一番。
邵勋本想建成如隋唐那般平均三十里一驿,江馆、陆驿完备的驿传体系,终究力有不逮,只能贴合实际来,慢慢搞。
太子想修军事地理类书籍,还把驿站都标注上,这个想法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他自己本意,还是东宫属吏想出来的了。
至于驿道,目前大梁境内路况最好的就是连接西都洛阳、东都汴梁的驿道,两者再各往外延伸一段,前者直抵潼关城下,后者则只向东延伸到了济阴。
这段数百里的东西向道路时时维护,路况是比较好的。
至于南北向,则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延伸至河内、上党交界处的那城,也就是太行山入口;向南则延伸至昆阳、叶县一带,也就是洛南入荆州的宛叶走廊一带。
这两条十字相交的驿道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如洛阳通往颖川的驿道、汴梁通往陈郡的驿道、晋阳通往雁门关的驿道、汲郡通往邺城的驿道等等,不成体系,很多是半截路,要么是当地财政有余裕,自己修的,要么是早年战事紧急修的,后来持续维护,及至今日。
修路,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啊。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可归结到钱粮二字上。
「太子有这心思,甚好。」邵勋先称赞了一句,然后又问道:「他打算怎么做?」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