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33章 雨凑云集,座无虚席(第 2/4 页)

    廷臣们三五成群,低声议论汪宗伊正在与何洛文商讨皇帝首胎的各项准备,殷正茂在一旁不时插嘴。

    刑部尚书潘晟与左侍郎许国似乎言语间有所分歧。

    户部尚书王国光与工部尚书朱衡,今日去清查工部节慎库以及诸船厂的账目,缺席了廷议。

    分别由户部左侍郎李幼兹,工部左侍郎万恭与会。

    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还未到场。

    东阁大学土王锡爵,则是将值文华殿中书舍人王应选,拎到了角落。

    「王俊卿,听闻你到湖广,到处与老臣汇报?」

    王锡爵双手负在身后,言语中隐约带着质问。

    汇而报之,是对堂官的专有词汇,可不是简单攀谈那么简单,往往是将相关政务「汇」于一,再有立场有角度地呈「报」。

    你说你一个中书舍人,可从来都只对皇帝与内阁汇报当期要务,自作主张跑去跟守孝的前首辅汇报内阁诸政,这算什么意思?

    王应选被这位本家堵着追究,只觉有苦难言。

    他额头有些微汗:「王阁老,下官是奉旨祭祀承天府去的湖广,返程时拜谒了老师,

    又听闻老师说起,江陵公痔疾复发,便顺道上门拜访了一番。」

    「汇报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作为颜门四人之一,看望湖广提学副使颜鲸,那是师生情笃,不必多说。

    至于张居正,当初重修《大明会典》,张居正请王应选为纂修官,也有推举之恩,举主抱恙,哪能不上门探望一二?

    总而言之,正常人情往来。

    王锡爵却懒得听他辩解,只冷哼一声:「汝好自为之!」

    竟是直接拂袖转身。

    旁人听了这边动静,纷纷或直接,或隐晦投来目光。

    见得是王锡爵又在摆臭脸,不约而同露出习以为常的神情。

    老倔驴就是这个脾气,朝堂上都称之为小高拱,三天两头摆臭脸数落人。

    月前入阁最是炙手可热的时候,还有科道言官想归附门下,主动替王锡爵冲锋陷阵,

    在内阁与申时行争权。

    结果王锡爵是一点人情不讲,反而在廷议上公然斥责御史李植、江东之,给事中羊可立,说这些人是小人投机「偏偏党党,反反侧侧」,陷自己于不义。

    这还得了。

    此事一出,无论是科道言官,还是部院属吏,就没有愿意跟着王锡爵混的。

    王锡爵对这些目光视若无睹。

    他当然知道自己如此作为,有些格格不入,早在当年得罪张四维被贬到南直隶的时候,他就有觉悟了。

    但他自觉如今朝廷的氛围不差,多少有做事的一张桌案,何苦汲汲于笼络门生?

    一如方才他呵斥王应选,也是出于公心一一不是忌惮张居正,相反,他是忌惮这些中书舍人!

    今上不比嘉隆两帝。

    励精图治,日理万机,意味着有更多的权势,向着皇帝集中。

    只是月满则亏,精满则溢,权势会不可避免地从皇帝身上蔓延到身周。

    现在的中书舍人,就有了逐渐起势的苗头!

    尤其皇帝不怎么离开西苑的这一个月,这群中书舍人,俨然有了小内阁的名头!

    这也就罢了,毕竟是在朝堂内,职责内也无甚实权。

    但王应选这等主动跑上跑下的动作,是想干什么?

    延伸职权?阴谋结党?

    王锡爵心中提起了十分的警惕,继而采取了最为直接的方式,当面挑破敲打。

    屡教不听的话,也莫怪他下狠手了!

    一小段插曲,让文华殿内窃窃私语的声音小了不少。

    随着同僚们陆续入殿。

    攀谈的廷臣自觉分开,站到自己对应的班次上。

    随着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与司礼监掌印张宏压轴而来,纠仪官徐文璧、蒋克谦也从侧殿转入,分别站在班次首位。

    司礼监代表皇帝,率先开口:「开始罢。」

    张宏朝朝空空如野的御座恭谨下拜。

    群臣依次行礼。

    申时行当仁不让领班出列,开口道:「关于月前钱法之议,陛下将工、户二部的奏陈打了回来,着我等参看工科给事中万象春的条陈,再如议具覆。」

    申阁老主持早朝半年,越显气度从容的同时,安排亦是并井有条。

    所谓万象春的条陈,提前便已传阅给诸多同僚清丈之后是税改,一场大战还未停歇,其后紧接着另一场。

    中枢不能拍脑袋出政令,自然有好一番准备,钱法是税法的基本准备,目前正议到铜钱法度上。

    本朝的铜钱法度就一个字,乱。

    洪武至宣德年间,为了推行宝钞,虽然铸造铜钱,却不许民间使用。

    宝钞的信用与空缺市场,就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这般行为引得大规模私铸流通,乃至官署亲自下场,同流合污。

    正统至成化年间,宝钞完全失效,中枢无能为力,干脆发了癫。

    开放禁钱的同时,自己也不铸造铜钱。

    至于私铸?对不起,照样不许。

    这不闹钱荒才是怪事,用彼时户部尚书丘的抱怨来说就是,阻塞货流,茶毒商事。

    直到弘治十六年二月,中枢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决定重新铸钱「弘治通宝」。

    但上面想通了没用,得下面去做事才行一一如万历清丈,官吏考成硬生生准备了七年之久一一而孝宗一朝早已失去了上传下达的能力。

    几年后孝宗皇帝决定查一查自己的钱法执行得怎么样,得到的答复是「各处所铸,十之一二」。

    孝宗无奈之下,只能降旨,盘查两京内府以及十三布政司所贮洪、永、宣三朝钱币。

    赫然是铸钱搞不下去了,只能赎买祖宗们铸造的铜钱,以期缓解商货流通的疲软。

    这当然没用。

    直到世宗皇帝登基,才勃然大怒,开始清算旧账,命「户部会同工部,查累朝未铸铜钱,俱为补铸。」

    嘉靖六年,十八年、二十三年、三十二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行铜钱,钱法在嘉靖一朝续了好大一口气。

    到了穆宗皇帝时又乱几年,概因穆宗皇帝着实没甚主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沉溺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重生大秦我为皇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希腊神话 北齐怪谈 大汉帝国风云录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