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40章 拳脚相加,不悱不发(第 1/4 页)

    第240章 拳脚相加,不悱不发

    「歙县草民帅嘉谟,即见皇爷。」

    文华殿内,群臣神情各异地看着这位庶民,错漏百出的三叩一揖礼。

    只见帅嘉谟年若四十,额宽颌锐,眉鼻凸出,颇有一股账房大先生的精巧气质。

    皇帝何故安排这么个草民觐见?

    歙县?那多半是徽州内斗的关键人物?

    懂的自然懂,不懂的默默等看皇帝表演。

    皇帝在百姓面前抛头露面,自然少不了喜闻乐见的温和招呼环节。

    朱翊钧含着笑,伸手示意起身:「既然是服过役的军户,朕便是按军中的惯例,称一声同志好了,帅同志请起罢。」

    草民无官无职,直呼名讳不近人情,唤表字又显得轻挑,反倒是依军中惯例最为合适。

    于大头兵而言,互称哥哥弟弟最为常见,对上军头,则恭恭敬敬叫一声把爷、总爷。

    于将官而言,则是互称官职,对下则大多是什么丘八、赤佬之类的蔑称,少有的正式场则合称同志一一俞大猷这个习惯最好,私下也多如此称呼。

    帅嘉谟也是个机灵人,连忙就着皇帝的话改了称呼:「在军中不日爹骂娘,便已经是大元帅的恩典了,恳请帅爷直呼标下姓名!」

    朱翊钧不由失笑。

    右班的勋贵、武臣慢上半拍,开怀一笑。

    满朝文臣不情不愿,跟着干笑了两声。

    朱翊钧收敛了笑意,认真道:「帅嘉谟,文华殿是国家机要重地,不比他处,朕问一句你说一句,不要说多余的话。」

    得益于大明朝不低的识字率。

    这些信访户已经在巡抚衙门、南京都察院、户部,对簿公堂四五次了,见识自然不算差。

    不过,此刻殿上五县官吏不在少数,更需谨言慎行,朱翊钧剥夺帅嘉谟的自由发言权,也是出于回护。

    帅嘉谟连连行礼:「草民明白,草民明白。」

    余懋学冷冷看着帅嘉谟,眼神如同吃人。

    许国默默走到帅嘉谟身后,遮住了余懋学的视线。

    朱翊钧无视了殿内大臣们的小动作,径直问起正事:「师嘉谟,隆庆四年的丝绢一案,便以你为首倡?」

    嘉靖年间的首倡已经被徽州府拖死了。

    好在还有隆庆年间的首倡。

    群臣暗道果然。

    原来这厮就是余懋学口中的讼棍,许国口中的义士。

    帅嘉谟一说起正事,神态都肃然了三分:「回帅爷的话,正是草民。」

    皇帝提醒在先,果真就是问一句答一句。

    见这厮规矩,让群臣不禁高看一眼。

    朱翊钧身子略微往前倾,居高临下质问道:「坊间都说你动机不纯,翻出陈年旧案,

    刻意越级呈文,无非是邀名逐利,可有此事?」

    这不是刁难,而是给帅嘉谟申辩的机会。

    六县之间闹得厉害,除了利益分配上,廓清这些细枝末节也很重要。

    帅嘉谟许是上访经历的风雨多了,此时帝威加身,并未显得如何慌乱:「此事不过机缘巧合,帅爷容草民详禀!」

    「草民自小便喜爱数字条目,当初从军时,草民就兼着记账的差使。」

    「期满返乡后依旧手痒不减,草民便会在闲暇时,出入府县衙门,翻阅税粮、户籍、

    公函、申文等各项案读。」

    「也是过了好些年头,才无意中发现丝绢税项的蹊跷!」

    「此事要从吴二年,乙已改科说起——”」

    朱翊钧看着帅嘉谟侃侃而谈,心中颇为感慨。

    所谓管中窥豹。

    正儿八经新安卫军户出身的赤民,没有家世,也不是土人,却有这等谈吐。

    乃至其人翻阅税粮户籍案卷之事,也令人动容。

    吴二年是什么时候?是元朝还未倾塌的至正二十五年!也就是两百一十六年前!

    这意味着,大明朝的基层组织,徽州府歙县衙馆,到现在都还妥善保管着二百年前,

    大明朝甚至还没建国时的税粮、户籍、公函、申文等各项档案。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民国之文豪崛起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重生大秦我为皇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秘密部队之龙焱 希腊神话 北齐怪谈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