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1章 荏苒光阴,辞旧迎新(第 1/4 页)

    第151章 荏苒光阴,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大寒。

    距离除夕还有九天,天候寒彻、万物蛰藏的同时,也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作为过年的预热,大寒的祭祀并没有多么隆重,通常也就在家小聚,进行祭灶、尾牙祭而已。

    当然,阖家欢乐固然是好,但出门在外,这种时候也只能下馆子打打牙祭,满足仪式感了。

    尤其是对于进京赶考的李坤而言,两个月苦修熬读,正好趁着时候吃顿好的,将缺的营养补一补。

    他囊中羞涩,也没想着挑什么顶好的馆子,便在路边小巷晃悠了起来。

    恰好见得一家羊汤馆,门口还摆了个招牌——今科会试的举人老爷七折。

    李坤一乐,当即便迈步朝店里走了进去。

    店内空间不大,却布置得井井有条,各处摆放着几张长条木桌,边上的板凳看上去显然上了些年头。

    李坤站在门槛处猛嗅了一口,将混杂着草药和肉香的气息,凭空饱餐了一顿。

    “哟儿,客官儿里面请儿。”

    店小二生怕自己不够百年老店,说话那是格外地道。

    李坤从怀里掏出伙牌,讨了个七折,正要点些吃食。

    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唤自己。

    “叔简!这儿!后边看!”

    李坤只觉声音有些耳熟,下意识转过身。

    略过或三五成群围桌而坐的一众食客,李坤很快看到了一副熟悉的面孔。

    赫然会试的同科,李杜。

    其人面前摆着一碗羊汤,一个半大饼,手里正拿着一份新报。

    李坤见状连忙露出笑容,走到李杜的桌案边上:“不曾想这般巧,出来打牙祭竟能遇到思质。”

    跟顾宪成那帮骄子不同,李杜不搞团团伙伙,关系更加纯粹。

    没了惹麻烦的顾虑,李坤还是愿意与李杜结交一番的——就冲这个名字,沾沾才气也好。

    李杜将新报折起来放到身边的凳子上,看向李坤笑道:“不过是穷病相连,同为七折所诱矣。”

    李坤闻言,忍俊不禁:“好个穷病相连,思质果然机敏非常。”

    两人相视一笑,李杜伸出手请李坤同坐:“除此之外,也是听闻,前几科的一甲进士如申公余公等,多是此店回头客,既然我要沾才气,就得沾个透彻才是。”

    店家为了把握住三年一次的客流量,弄些噱头再正常不过。

    尤其是各大会馆外面的馆子,大多是些什么某某道长开光,某某神仙赐福,以往多少进士光顾。

    反倒脚下这家店,乃是申时行常来吃的,倒是做不得假。

    李坤大大方方坐下,又跟小二叫了菜,这才回过头接话道:“思质分明是个无意仕途的豁达人,怎么还执念起来了。”

    李杜这个人,很特别。

    若是别人说无心仕途,那是纯粹装疯卖傻,否则眼巴巴跑来会试做什么?

    但李杜不一样,他是俞大猷的幕僚,进京只是来为东翁办事,顺便考个会试而已。

    他已经公开表示过,自己哪怕中了进士,都是要辞官回福建,继续给俞大猷卖命的。

    所以李坤才说其人豁达,不应该搞考前祈福这一套。

    但李杜闻言,却笑着摇了摇头:“叔简此言差矣,我虽无意仕途,但这高中进士,却正是我的执念。”

    李坤很是捧场,露出好奇的神色:“这是何故?”

    李杜也不遮掩,叹了口气娓娓道来:“如今天下重文轻武,哪怕我东翁俞都督,战功赫赫,威震东南,也常为区区微末小官所折辱。”

    “那些小人所依仗的,不过是进士出身罢了。”

    “我身为幕僚,改不了天下大势,便想着干脆考个进士,给我东翁涨涨脸面。”

    “届时再遇到拿文武高低说话的,我就能拿自己作说法了。”

    李杜是福建晋江人,对有恩于福建的俞大猷,可以说是死忠一般倾心。

    无论是自家撰写的《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记》,还是辅助俞大猷修订《正气堂集》,都能见到其发自内心的崇拜。

    李坤读过这位的文字,自然明白李杜的为人——若非如此,两人也没有这般亲近。

    不过这话涉及时弊,而且时人多有分歧。

    李坤本着不想惹麻烦的原则,挑着场面话来说:“一文一武,不能说非要分出孰重孰轻嘛,我听闻,月中的时候,陛下还补了一位武臣入文华殿参知廷议,可见中枢也明白文武相济的道理。”

    这事说来也奇怪。

    竟然是礼部当先挑的头。

    礼部尚书马自强,带着吏部侍郎上奏,言说是自嘉靖年间开始,倭寇、鞑靼、瓦剌、都蛮,乃至女真,都越发蠢动,边防、军事压力逐渐增大,廷议军事的次数,也越发增多。

    但屡次廷议,都只能对着边将奏疏翻来覆去说些车轱辘话。

    没有行伍的经验,议论军事根本无法切中要害。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廷议的时候,将京中武职最高的京营总督叫上廷议,一起参谋一下呢?

    而且,按照祖宗成法,设立一名参知军事,才是合乎礼法制度的。

    这话官老爷们惊不惊,李坤不知道,但反正他乍一听时,不出意外地惊讶坏了。

    这时候用来给对大政不满的李杜和稀泥,最合适不过。

    李杜听了这话,暗暗摇了摇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折尽春风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万历明君 秘密部队之龙焱 沉溺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北齐怪谈 风声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大清要完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大汉帝国风云录 明末:帝国崛起 红楼琏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