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金马奖1(第 3/4 页)
各人都有接待,来接庄澄的自然是王应祥,他江湖作风,自觉很熟悉了,搂过人家肩膀大笑:「先到酒店,晚上给你接风!明天领完奖,再摆个几十桌庆功宴,全是大胸长腿又骚又浪。”
「几十桌太高调了吧?」
「我本来想摆一百桌的,没那么大地方!」
「老兄,我们到底能拿几个,上次来也是糊里糊涂。」
「这种事哪能保证,反正有奖就是了。能拿几个要看别的提名人,分蛋糕也要分的均衡才能长久嘛。」
说着,几人上了车,先到酒店安顿。
庄澄还接受一拨台湾媒体的采访,谦虚谨慎,深切表达了对台湾的向往之情,哄得记者们喜笑颜开。
香港电影人与金马奖,好像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各取所需。港星表示忠诚,金马给予嘉奖,就这么回事。
比如有部片《假如我是真的》,改编自大陆的伤痕文学,台湾投拍,谭咏麟主演,拿了1981年的金马奖影帝和最佳影片。
大概讲一个被下放的青年,被地方误认是高干子弟,一片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后来他被拆穿,这帮人的态度又来了180度大转弯·
这种题材的电影当然能拿金马奖了!
采访之后,王应祥招待去夜总会,又是纸醉金迷,一水的漂亮小姐。许是压力在心头,庄澄有点放飞自我,嗨的不得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
台湾现在没有什么大型场馆设施,大剧院和音乐厅都没建成呢。首届金马奖在台北国光戏院举办,后来这个地方改名叫国军文艺活动中心。
金马奖各方面都很想对标欧洲三大展,奈何在政治管制下根本实现不了。
它最好看、最具权威性的阶段,就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共同角逐竞赛的那个时候,那也是商业价值最高的时候。后来自己作死搞独,大陆香港都不来了,赞助商退出。
组委会只能找本土厂商,准备什么「金马贵宾礼品」,包括:电饭锅、相机、床垫、拌面酱、手机支架等等。而且还是入围的人才能领取,规格都比不上家电下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