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莫斯科(第 2/4 页)
陈奇坐在领导座位,不废话,直接道:“我们要筹备一部50集的电视剧,在明年拍摄,就算你们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
“我之前去南国影视城,发现广东台在搞一部《七十二家房客》,全在棚内拍,基本没外景。这种形式有个专有名词,叫室内情景剧。
你们可以借用这一点,多写室内戏,集中拍摄,这样能降低成本,压缩周期。
至于故事内容呢,就是家庭伦理剧,我喜欢你,你喜欢他,他喜欢我,吵吵闹闹痴男怨女,苦命女子负心汉,再加点时代背景,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大概就这意思。
女主角,已经内定了龚老师。”
噗嗤!
大伙一乐,陈奇也不避讳,道:“龚老师在影坛的成绩不用多说,现在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倡导,龚老师也得发光发热,在小荧幕上为人民服务。
你们都了解她,就根据她的特征来写吧,楚楚可怜,温柔善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可惜是飞蛾扑火,最后幡然醒悟,决定开始新生活云云。”
“男主是负心汉了,你们照着濮存昕写。男配憨厚老实,你们照着李雪建写吧……”
人家都是先写剧本,后选角。陈奇是先把演员定了,照着演员写剧本。
而这个套路一听,明摆着就是《渴望》嘛!
陈奇打算拍《渴望》,一是短期内没有合适龚雪的电影,可以拍拍电视剧,深耕群众基础,影视两开花。这部戏全程在京城拍,她也不用去外地。
二是,继续掠夺气运。
1989年,京城电视台做1990年的电视剧全年排期,发现有一个大空档,至少要50集才能填上。于是给郑小龙下命令,必须搞出50集的剧来。
郑小龙叫上王朔一帮人,头脑风暴,先想出一个雏形,写了初稿叫《渴望十六年》。
剧情与电视剧有挺大区别,后来又慢慢改的,甚至边拍边写。以后世的眼光看《渴望》,自然看不下去了,当年却是风靡全国,号称“举国皆叹刘慧芳”。
《渴望》是郑小龙起家的重要一步,陈奇要拿过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