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目标(第 2/4 页)
现在呢,西方只看过一部《黄土地》,还没看过第五代的其他作品,他们首先接受的是陈奇这种风格。《人在纽约》确实有一条暗线,来表现老周。
他不造奇观。
而除了这些讨论,还有对《人在纽约》展现的华人移民心态颇感兴趣。
「父女二人、丈夫、姨妈、表妹,是四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父女俩身在美国,心灵的土地却留在了中国;丈夫已经完全皈依了,但融不进真正的白人圈子;姨妈是及时享乐者,给她在街头搭一个帐篷她都能当成自己的家;表妹是个混血,内心有一种漂泊感,居无定所。」
「影片有尖锐的地方,比如一句关于冠夫姓的台词。我也是赫然发现,原来中国女人不用冠夫姓。美国在1972年之后,各州就陆续废除强制改姓的法律,但社会惯性持续,这个问题依旧很普遍。」
「我们总是以落后的眼光看待中国,却不知在某些事情上,中国做的非常优秀。」
80年代的美国可不是后世的美国,就算装,它也得装装样子。这年头,鱿鱼还没抬头呢,美国还没有全球化,两大阵营是全世界的主要矛盾。
苏联曾经存在的意义!
总之,《人在纽约》掀起了一波不小的争论。这片子对很多观众来说很稀奇,因为它把一对中式父女搬到美国来,产生了各种碰撞,以前没有这样的表达。
首映过后,开始在加州地区小规模放映,积累口碑。
毕竟是文艺片,不指望票房了,媒体和影评人给出的评价都不错。
首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入场,但一部分是冲着领陈皮鸡来的,一部分是被中国美食安利,来看看电影里的菜。于是乎,观众与媒体的画风相差十万八千里。
大多观众表示:
「开头那个鱼看起来好好吃!我想学!」
「我看到猪肉就恶心,但中国菜让我对猪肉产生了兴趣,听说中国的猪肉没有骚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