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 2/4 页)
船老大停下脚步,回答道:「你问那个小伙子,他是你们的朋友?这小伙子人不错,
和我聊得挺来,他人应该还在岛上吧,你们去村里自已找找。」
在林书友与船老大攀谈时,李追远就在观察着他。
对方身上没有特殊的气息,一举一动都透着船上人的习惯。
但谭文彬的平安传呼中断了,意味着这座岛上肯定出了事。
林书友跑了回来:「小远哥,我们去村里找彬哥汇合吧?」
「嗯。」李追远点点头。
众人沿看路,向村里走去。
船老大走出船舱,先看了一眼正在离开的四人,随即转过身,面朝大海,目露深邃与帐然。
原本正在前行的李追远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那艘船以及船上的人。
在这一刻,仅凭这个画面,李追远就笃定,这个人有问题。
一个确定已经出了事的岛上,任何与原始画面不符的画风,都不能掉以轻心。
去往村子的路上,经过一座灯塔。
灯塔下,有个老人正坐在那里钓鱼。
从文艺写生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取景图,诠释着宁静与悠远。
老人身旁放着一瓶酒,他端起酒瓶,喝了一口,然后摘下草帽,看向对面的四人。
他没招手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继续照顾自己的鱼竿。
李追远微微抬起头,看看空中,再看向海面,以风水气象之道,开始分析这块区域的鱼群位置。
老者所坐的位置,是灯塔斜背角,这里礁石滩凸起,水位比较浅,正常来说,应该坐灯塔正前方,那里水深,更容易钓到鱼。
普通钓鱼爱好者不知道很正常,这种常年守塔的老人,不晓得哪里更适合下钩,就有些奇怪了。
他选这个位置,最大的方便,就是面朝码头方向,可以注视登岸上岛的人。
村子乍看不算小,但如果把已明显废弃连新春联都未贴的房屋给剔除,那依旧留在这座岛上的生活的人,确实寥寥。
进入村子后,路上连个人都没有,想找人询问打听一下谭文彬都很难。
还好,那家供销社还开着门,里头坐着一个正在织毛衣的老婆婆。
林书友走上台阶,来到柜台前,想要与阿婆攀谈。
只是,林书友在那里柔声喊了好几遍,老婆婆像是耳背,完全没听到,依旧专注织着手里的毛衣。
林书友只得提高了音量,老婆婆依旧不为所动。
这时,林书友瞧见了老太太面前放着的那个已经生锈了的烟灰缸,里头还有几根烟头他就摸了摸登山包外侧口袋,从里头又拿出一包烟。
他有一段时间喜欢没事儿嘴里叼根烟,后来被彬哥见一次拍一次,这才没抽上瘾,这次出门晓得自己得暂代彬哥角色,这烟他可没少准备。
打开烟盒,从里头抽出两根烟:「阿婆,借个火。」
声音不大,但老婆婆马上停下动作扭过头,起身走过来,从口袋里拿出火柴盒,接了烟,点火,一气呵成。
「阿婆,问你个事儿,你知道谭文彬住哪里么,我们是他朋友。」
「那边山上吧,他喜欢去那儿搭帐篷,说是可以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哦,好,谢谢,阿婆。」
林书友摆摆手,走下台阶:「小远哥,彬哥可能在那儿,我们去找找?」
李追远:「你去打个电话,打给张婶小卖部,给太爷报个平安。」
「哦,好。」
林书友又折返回去:「阿婆,打个电话。」
老婆婆弯腰,将柜子下面的木盒打开,取出电话机,放到柜面上。
「打吧。」
林书友拿起话筒,拨通号码,很快,那边张就接了电话。
「喂,哪位,找哪家?」
林书友用自己学的南通话特意改变音色回应:「找李三江家。」
张婶:「哟,福建讶儿。」
林书友了一下,原来自己的口音这么重,说南通话时也能让人听出自己是福建的?
张:「我去喊你三江爷爷接电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