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安史之乱(第 4/4 页)
唐朝。
由于所有信息仅能从天幕获取,所有李世民并未仔细思考。
如今见弹幕的分析,李世民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看来安禄山造反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李世民明白,安禄山造反其实从一开始当上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之后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天幕之前说道,安禄山为了讨好李隆基,不惜拜李隆基为干爹,和太子同辈,而且见太子不拜,这妥妥的把太子得罪死了啊。
就算李隆基在世的时候安禄山不造反,等太子继位之后安禄山必定会被太子清算。
所以,安禄山造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杨国忠仅仅是一个催化剂而已。
想明白这一点儿,李世民不免叹息。
“唉!没想到我大唐盛世竟然会迎来这种结局。”
可惜李世民好像依旧没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如果不是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李禄山等节度使造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唐朝的藩镇制度,纵观唐朝末年史,藩镇割据,自立为王,五代十国,天下大乱。
其根本还不是因为节度使既有兵权,又有财权,还有政权。
大权在握,只需振臂一呼节度使即可称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