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赵匡胤之死(第 3/4 页)
【自建立宋朝以来,未尝轻易杀害一名臣子】
【即便是后周的皇室和旧臣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在对其他藩镇、军阀的兼并过程中,也同样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政局稳定后,他还对官员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
【还在太庙中刻碑立誓三条,以告诫后世子孙,其中一条就是不加农田赋税】
【因此,大宋一朝即便到了末年也没有因为赋税问题而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976年,赵匡胤在与其弟赵光义彻夜饮酒后次日突然暴毙而亡,年仅50岁】
“李煜是自己作死写诗,不然赵匡胤也不会杀他。”
“那个,打断一下,楼上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杀李煜的是赵光义,当年赵匡胤还千叮咛万嘱咐,让赵光义别杀李煜这些人,结果赵匡胤刚死没两年就找借口把李煜杀了。”
“我怎么感觉赵匡胤死的这么蹊跷啊!”
“皇家的事,哪有明白的时候,只是可惜了赵匡胤。”
“据历史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饮酒当晚,有刀斧人影闪过。”
“太祖长拳的创始人,从小武艺超群,你告诉我他50岁就死了?”
“就算赵匡胤真的是某种原因暴毙而亡,比如急性心梗,急性心衰等原因导致猝死,那赵光义也洗脱不了嫌疑。”
“50岁在古代已经算是迈入高龄阶段了,喝一晚上大酒突然猝死也说得过去,可惜坏就坏在赵光义在场,更坏的是赵匡胤曾发誓下一任皇帝是赵光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