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禹州府(第 3/4 页)
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屋顶的烟囱中冒出袅袅炊烟。在这片宁静的水田之间,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便是古代沿河地区的水田,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根基,也是大自然的馈赠,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哪怕才在前几年遭遇过毁灭性的灾难,可是人类和大自然一样都在焕发出他们的生机。
看着眼前的一幕,几人不知为何,只感觉双眼发热。
沿路的百姓看到秦老都很热情的打着招呼,那个在田里拔草的老伯,哪怕是脸上沾满泥点,也挡不住他那灿烂的笑容。
“行儿,你看,这就是你的《治水论》改变的景象。两年前他们看着自己满目疮痍的家园土地,脸上满是麻木绝望。”
“可你看看,现在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朝廷对国家都满是爱戴,这就是国家爱护谁,老百姓们就拥戴谁。”
几人听着老师的讲解,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们都再次坚定了自己读书科举的意义。
秦老是真心感叹,这些人失去家园天地后那种绝望挣扎,真是让人不忍,这也是他想留在这里的原因。
李景行也从这里看到了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景象,之前的方法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书写出来的。
可是现在,这里忙碌的景象,和很多他没写出来的观点和巧思都被古人自己摸索出来了。
什么古人现代人,他们所拥有的很多知识,也不是前人一点点累积下来的吗?
这时,一个一身短打的农民汉子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拜见秦老,俺们田里自从被大水淹过后,这稻田里的虫子实在太多了,每天一天到晚都泡在田里捉虫,也是不见虫子有少。”
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望向秦老的目光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秦老知道眼前这个汉子的为难,其实他跟知州大人都在寻找这个灭虫的方法,这个虫子不解决掉,他们日后的收成也没有保障。
突然,秦老目光一转看到了一旁若有所思的李景行。
“行儿,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法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