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觐见(第 2/4 页)
如今,卫龙吼出简单的四个字,引起修士的共鸣,点燃年轻的血液,必将带来血性的恢复。
这才是立言的重大意义。
密室中,朱雨铃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像一只欢快的鸟儿,高兴地问:“父皇,怎么样?我亲自推荐的卫龙,算不算明国的李白?”
“算不算李白,朕不敢断言。不过,他说的‘不爽就干’,倒是让朕想起了骆宾王,以及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骆宾王是唐朝名士,号称初唐四杰,文采斐然;讨武檄文是李敬业征讨武则天的一篇文章,由骆宾王执笔。
朱雨铃不解地问:“哦?这四个字与骆宾王有什么关系?”
“论及鼓舞士气、折服人心的本事,骆宾王洋洋洒洒数百言,还不如简简单单四个字!国师,你怎么看?”
“不爽就干,话糙理不糙……”刘伯温简要地点评,又捋着颌下的三绺长须,指出不足之处,“胜在通俗,输在粗俗。依老臣之见,恐怕难登大雅之堂!”
朱元璋马上反驳:“不!话糙才好,理不糙更好!这小子的立言非常精妙,简直妙至毫巅!”
王公公满脸懵逼,恭谨地请教:“请恕老奴愚钝,不知陛下之言何意?”
“朕问你,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文采好不好?”
“那是名垂千古的佳作,文采冠绝天下!”
“那你还记得几句?念几句给朕听听!”
王公公抓耳挠腮,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怎么?念不出来?”
“老奴未曾读过讨武檄文,以至于胸无点墨。”
朱元璋予以严厉的训斥:“哼!不学无术!”
顿时,王公公急了,赶紧卖弄:“老奴学识浅薄,让陛下见笑了,真是罪该万死!然而,老奴并非不学无术,至今还记得骆宾王的诗!”
“念!”
王公公头一仰,背诵骆宾王七岁所做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朕问你,为什么不读檄文?为什么记得《咏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