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面相与异常(第 2/4 页)
“果然是李白第二!”朱允炆面朝朱元璋,恭谨行礼,献上祝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突然,密室中响起一道阴森而尖锐的噪音:“陛下,依老奴之见,还需小心谨慎,深入查验,确定这小子忠诚可靠,方可予以大用,绝不可轻忽大意,以免老妖怪借尸还魂,寄体重生!”
他自称老奴,又是太監的着装打扮,还能近身跟随朱元璋,那肯定是厂卫的大头目,而不是锦衣卫的长官。
虽说历史上的东厂是朱棣所创,并非洪武年间的特务机构。然而,明国的方方面面,也不是完全地沿袭历史,不拘是有司部门,还是商业民生,都存在大量的创新。也就是说,朱元璋奉行“拿来主义”,沿用很多新事物。
比如,朱元璋通过镇国神器的功能,洞察整个明朝的历史进展,得知“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看到其中的巨大利益,当然要开海贸易,完全摒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国策。
比如,盛行于后世的东厂,既可以监控百官,也可以制衡锦衣卫,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有鉴于此,朱元璋照搬不误。
要知道,如今的朱元璋,手中持有镇国神器,只要自己不作死,就永远不会死,根本不怕太監的作乱,反而大力培养,引为臂膀。
因此,老太監直抒己见,畅所欲言,一点也不怕朱允炆。
朱允炆被老太監抢白,羞恼地辩驳:“王公公多虑了!卫龙年齿尚幼,行止如常,不可能融合血脉!”
要知道,构成灵魂的六要素,包括记忆、情感、思维、理想、意志、血脉,缺一不可,尤其是血脉,起码需要一甲子的漫长岁月才能相互融合。
王公公冷冷地问:“卫工也不可能吗?”
顿时,朱允炆哑口无言。
密室中的五个人,都是明国的最高领导,当然知道蔡卫两家的千年血仇。
如果卫工借助卫龙的身体重活,就不存在血脉冲突的问题。他可以充分利用始祖的血脉之源,轻而易举地镇压并融合子孙的血脉。
朱元璋淡定地摆摆手:“言之过早,你们稍等片刻,待朕仔细瞧来!”
朱元璋翻转玉玺,露出玺面的八字铭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伸出大拇指,摁住“昌”字,调动体内的天子之气,导入昌字的笔划,启动神器的另一项功能,深入观察目标的情况。
何为昌?
昌者,昌盛也,繁荣也。
繁荣昌盛的社会,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实现,不可能从天而降,也不可能平白显现,需要万民的奉献和精英的贡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