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各种忙(第 2/4 页)
所以,朱元璋绝对第一时间兴兵,猛烈地攻打清国,疯狂地掠夺资源,用来反哺明国,提升明国实力,从而抵抗元国。
然而,清国的皇帝不可能引颈就戮,也不可能坐以待弊。
虽然很艰难,也很痛苦,却也不是没活路。因为版图太辽阔,一时半会儿占不完。
一方面,在战争的初期,以空间换时间,既是最合适的战略,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凭借黄河与长江的两道天险,勉力维持局面,暗中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引外援。
就像明国与宋国是天然的好基友一样,清国与元国也是天然的盟友。
而且,清国拥有巨大的优势——科技的力量。
火枪与火炮的巨大威力,由不得成吉思汗不心动,与清国结盟共荣,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到那时,会怎样?
放眼整个明国,甚至整个龙神世界,也只有卫龙一个人明白,一旦清国出现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就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意味着清国的强势崛起,意味着各国沦陷、汉祚断绝。
早在闭关以前,卫龙就涌出强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担心自己沦为色目人的奴仆,担心自己的脑后挂上一条辫子,甚至连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早就死了。
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无论如何,必须自救。
这就是卫龙忙成一条狗的原因和动力。
事情太多啦,真的好忙啊!
好在天赋不俗,资源充足,忙的很开心,也很充实。
一,购置房屋,大兴土木。
结合十几张还没捂热的地契,要么补钱交换,要么高价收购,添置大量的周围房屋,与卫府连成一片,总面积从原先的一亩扩增到八亩。卫张氏高兴的不得了,见人就笑,合不拢嘴。
于是,拆的拆,建的建。
其中最主要的建筑,包括但不仅限于一间私塾和一座烧砖的窑炉。
私塾就是学堂,这是最重要的基础行业,必须尽早设立,以培养更多的修士,最终形成大势力——以卫龙为核心。
学堂的夫子人选,已有三位之多,正是卫张氏、徐慧娘、卫小红,刚好对应不同的年龄段;教材方面,先是以《三字经》与《千字文》充数,再挑选原时空的部分内容,慢慢编撰后续的教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