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官半职(第 1/4 页)
一次赌约,两种收获。除了星棋,还有宝图。
朱允炆合上宝图,化成卷轴,递给卫龙,笑吟吟地说:“眼光着实不错,分析很有道理,几乎与国师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哦?国师也曾推演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然要提前推演了!”
“愿闻其详!”
“大体上,与你的分析相似,只是小队的十二名成员,尚未落实,有待商榷。”
“有问题吗?”
朱雨铃接过话头,说道:“到目前为止,其他人选均无问题,只是欠缺一位关键的向导!如果没有合适的向导,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势必处于四面楚歌的险境,势将遇上不可预知的危险,势将造成极大的阻滞,不利于大本营的局面开展!”
——说是向导,其实是带路党,确实很重要!
卫龙心中暗笑,随口一问:“向导?需要什么样的向导?有没有具体的人选?”
“已经有一名预定的人选!他姓郑,名森,字明俨。据说,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后来,改名郑成功,被南明的隆武帝赐姓朱,人称‘国姓爷’!可惜的是,东厂的档头与锦衣卫的番子找遍了闽建行省,也找不到踪迹。”
顿时,卫龙哑口无言。
由于忆字天赋,卫龙记得原时空无数的知识和资料,包括郑成功的出生年月、家庭成员、生平事迹,却一个字也不敢泄露。
突然,卫龙眼珠一转,故作疑惑地问:“找不到郑森?这怎么可能?会不会不在明国境内?”
“不在明国,能在哪里?”
——在倭国!
卫龙记得很清楚,郑成功是混血儿,出生于倭国的长崎县,直到七岁才返回明朝、拜师学艺。
卫龙继续装傻:“我只是猜测而矣,并没有确切的想法,甚至连郑成功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想想看,以锦衣卫与东厂的能耐,简直无孔不入,为什么找不到有名有姓的大活人?”
这一句,矛头隐隐指向王振,责其尸位素餐,不尽职守。
王振闻言很不爽,脸色一虎,冷冷地问:“为什么?”
“一,郑森隐姓埋名躲起来,谁也找不到;二,郑森根本就不在明国,想找都不可能!”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