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胆些想(第 2/3 页)
这么说……
千澜忽而坐直身子,“大人是说……太后?”
说让她大着胆子猜,她倒确实猜的很大胆。
但却又不偏不倚的猜到沈寂的所想之上!
众所周知,大楚当朝仁惠太后实则是继后,先帝发妻孝安穆皇后张氏才是当今圣上的母亲,只是张皇后中年病逝,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先帝册立时为淑妃的邹氏为后。
三年后,先帝驾崩,今上即位。追封张皇后为圣德太后,邹氏也被册为仁惠太后。
邹氏十六入宫,十九岁入主中宫,二十二则贵为太后,乃至今日,她也才不过四十有三,皇上都比她要大些年岁。
她一生无子无女,在深宫之中蹉跎了一生的光阴,但倘或外人面前是她义女的卫欣彤实则是她的亲生女儿……此事可就不仅仅是一桩辛秘而已了。
当朝太后与外人私通,若传扬出去,就是将皇室的颜面掷地供世人踩踏侮辱。这是整个朝廷都不愿看到的,在这个时代,君主是被奉为神明般的存在,容不得任何人一丝一毫的诋毁,所以此事无论真假,都不能拉到世人眼前闲谈。
她总算明白为何沈寂不让她再提起此事。
且不说此刻并未有证据证实太后与卫欣彤是亲生母女,即便是有,也不可能公之于众,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能得见天日。
千澜十分上道,看到沈寂凝重的神情,已将内心的好奇去除一半。又想起那时聂允提醒她:想活命就闭嘴。事关生死,她余下的好奇也消失殆尽。
“大人,此事我不会再问了。”她抿唇望向屋外,转移话题,“怎么近墨他们还没回来?”
“别着急。”沈寂笑道:“既是出去买菜,哪有这样快的,莫非你饿了?”
“不好说,宫里那碗银耳羹不顶饱。”千澜摸着腹道:“大人,我听伍六七说起军田案,多嘴问一句,这案子如今怎么样了?如今城里风声四起,今日我入宫前还在坊市遇见一些学子在高谈阔论,说内阁辅臣施大人锒铛入狱,锦衣卫听信罪人污蔑,刑讯施大人,是在寒天下文士的心。”
“这种言论一多,只怕引起动荡,毕竟春闱在即,所以……锦衣卫当真对施大人刑讯了?”
当朝以文治天下,文臣在朝堂的地位很高,恰逢施昀在文人之中地位也不低,是以无论他当真与军田案牵扯上干系,在这个当口挑起事端,无异是在文人团体之中撕开一道口子,搅动一整个朝堂的安宁。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