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辩论(第 2/4 页)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六百多万的诸侯国,全国兵力却常年维持在百万出头,也就是说每六个秦国人就有一个在当地,征兵比例达到了六征一。”
“如此高的征兵比例简直离谱,不仅在当时的列国中是独一份,就算在后世的无数岁月中也是极其少见的。”
“和这种标准相比,文优还觉得十征一的标准高吗?”
王浩微微一笑,不过李儒还是不怎么赞同。
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主君此言差矣,和秦国相比,我神州军至少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秦国当时全是老秦人,凝聚力极强,无论妇女老幼,几乎人人愿意参军,参战。”
“六征一的标准虽然负担大,但民心可用,
“与之相比,我军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不同地点的不同部落,成分复杂,且没有文化信仰作为支撑,凝聚力不高。”
“第二,秦国当时实行耕战措施,出了极少数精锐是常年训练的常备军外,大部分军队都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跟战两用兵。”
“这也是即便实行六征一的标准,秦国依然能维持局面的原因。”
“与之相比,我神州军要组建的军队全部都是常备军,是指负责作战的精锐,而不是有空时还要种地的耕战兵。”
“如此巨大的差异,主君岂可视而不见?”
“而且属下也说了,就算最后征召上来了五百万人的青壮,巨大的军械和物资缺口哪里来?”
“现实总是要直面的,避是避不开的。”
不得不说,李儒话语有理有据,还能详细说出二者情况的不同之处,不愧是博览群书的一代名士。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