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367建议办学(第 2/3 页)
“是这样的,民生问题,不只是解决温饱,还需要教育。一个国家要想强大,教育是根本。少年强,则国强。”顾拾月略略地提了几句。
皇帝听完,若有所思,慢慢吟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
镇南王在一旁听的心惊肉跳,儿媳妇这个建议可是从来没有人提过,她的意思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皇后听了,感觉嘉敏这思想觉悟就是比别人家的女孩儿强。少年强,则国强,这话说的大气。
一个国家要是少年人人才济济,的确是国力兴盛的希望。
容烨无奈地瞧了瞧女人,觉得她那几千年后的思想要是放到大梁来,未必能实现,可谁让这是女人的心愿呢?
不管多艰难,也得帮着一起完成,这是他的宿命。
躬身对着皇帝施礼:“皇上!拾月的意思就是要重抓教育这一块。读书能让人明理,的确该让大梁的孩子们都能有书可读。”
顾拾月赶紧不怕死地补充了一句:“不但男娃娃要有书读,女娃娃也要跟着一起读书。一个民族兴衰,女人占了极大的因素。”
听着这么耸人听闻的独到见解,皇帝更感兴趣了,望着顾拾月,示意她往下说。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女人们天天跟孩子们在一起,母亲有读书的,养大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差。”顾拾月按照自己的理解侃侃而谈,“不说别人家,就说我家。我爹能识字,那都是我奶奶偷偷摸摸教的。”
顾拾月没说假话,顾老太太的确偷偷摸摸教过家里的几个孩子识字,后来他们大了就没教了,实在是三个儿子没一个是读书的料。
可这就是顾拾月说话的依据,正好用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爹后来就偷偷摸摸地教我,在我们顾家村,我是村里唯一一个识字的小姑娘。那时候我小,对识字迷恋的很,不管是啥书都喜欢看,不认识的字就记住它长什么样,回去问我奶奶。
久而久之,我就认识了好多字,也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如果我奶奶不识字,谁来教我们父女俩?孩子跟母亲待的时间最长,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