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蒙古同胞(第 2/3 页)
刘宏明的话音刚落,数千人大呼战,战,战,刘宏明明白了水到渠成,。
刘宏明当即下令各队人马有序前往蒙古,这个计划看似胆大,实际上刘宏明也做起了不少准备。
带来的锦衣卫中,刘宏明专门挑选了一些精通蒙古语的校尉作为翻译,从八大晋商中查抄的人员里,刘宏明通过王京也挑选出来一些常年走边疆疏通各自线路的老人,由他们带路。
这些人熟悉蒙古部族各部落的分布,要不然就这么无头苍蝇的乱窜,就是到死也说不定找不到一个大的蒙古部族。
刘宏明地图和人员的确定了一条线路,从宣化越过长城边墙就是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中有一个部落,就是清代的克什克腾部,这个部落到也算是有一定实力,但是实力不强。
再者说了,察哈尔本来就是蒙古前大汗林丹汗的直属部落,后来,随着林丹汗的覆灭,黄金家族的灭亡,察哈尔部也大不如从前。
无论是从草场的面积还是丰美程度,还是手中的骑兵的数量都受到了建筑的极大限制,相比于周边的科尔沁更早于臣服于建奴,甚至帮助建奴出过不少力而言,察哈尔部并不属于可信任的,只是属于要团结的,建奴对他们的防范之心,也可以说是不下于对大明的防范。
所以刘宏明选择察哈尔部自己的进攻目标,一方面是看中了它与建奴之间不和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它本身的军事实力不是够墙,如果直接穿过察哈尔进攻科尔沁,一是路程太远容易被发现,二是他们的战力可能远比察哈尔难得多。
刘甚至想过,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不介意在寻找一个黄金家族后人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团结以察哈尔为首的一些不满足臣服于建奴的蒙古人。
让他们给建奴的西边造成威胁,这样的话,局势就基本上回到了万历年间,那个时候东有朝鲜,西有蒙古威胁,南边有大明,建奴属于三方包围之中,生存空间极度狭小。
而不是像现在蒙古直接臣服,朝鲜直接可以说是成为了他的附庸国,而对大明的战争节节胜利,也使他们滋生出来骄满之心。
刘洪铭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可以说服崇祯皇帝达到这一个战略目的。
刘宏明和崇祯皇帝虽说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国内流贼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这可谓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