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个茅房的功夫(第 2/3 页)
三言两语之间,大师傅讲了出来。原来再这范府,下人和下人之间的待遇什么的截然不同啊。
出了管家,各房的大丫鬟们,这待遇最好的,就是这范府的家丁护卫。
听说这家丁都是祖上就跟着范家了,这范府平日里对他们也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一个个武艺高超,有一次还看见他们穿着铠甲嘞,平日里就指望这他们看家护院呢。
刘宏明一边点头,一边继续烧火,一个词蹦出脑子:“家生子。”
这些护卫定是范家从小培养起来的,看的出来,范家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铠甲的话,至于火铳弓弩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原因倒也简单,这位于边疆,民风剽悍,马匪什么的多如牛毛,更别说范家这样富甲天下的人物了。
要说他范家没有这样的家生子,他刘宏明还不信嘞。
更别说,他范家还要押送大量的货物走私到草原,这一路上更是风险重重,草原人民这个时候可不是能歌善舞,欢迎游客到时候啊。
看来,解决掉这些个家丁护卫,这范府的人,都是鱼肉罢了,任人宰割。
那大师傅见刘宏明有些落寞,以为刘宏明馋了,开导到:“行了,娃子,你别看他们吃得好,这大鱼大肉的,要是真的到了什么时候,他们可都是要拿命顶的。
咱们呢,别看吃的不行,但是安全啊,这世道有多少人吃不饱饭的,饿死路边,光我见过的,都不下百个。
你说说是不?
你啊,就在这安心带着,给我烧火打个下手就行了,待会要是有什么骨头的,我给你留着,尝个肉味不是吗?”
刘宏明觉得这位大师傅不是个坏人,一问才得知,原来这大师傅姓方,从小就是学厨,家住延安府的,家里有着一儿一女,还有个发妻,倒也还好。
后来崇祯年间灾荒兵乱的,这不,带着一家老小为了躲难,一路流浪到这,进了范府,做了个厨子,也算是安下家来了。
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范家对这人还算好的,看着十几年的情分上,给了座破烂的一进小院,这一家老小也算是真正的落下脚了。
刘宏明不仅摇头,这范家在有些事上倒还算是个有良心的,只是大事上错了,谁都救不得啊。
这世道啊……
对付这些家丁,刘宏明也不是没有办法,他的怀里,揣着锦衣卫专门的蒙汗药,吃下去一时半会到也没啥,只是半个时辰之后就……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有机会把药下进去啊,这里里外外这么多人,还有这锅前的方师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