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权力(第 2/3 页)
王承恩和方正化看向刘宏明眼中带满了善意,刘公子(刘小旗)好人啊,这样一来,内朝势力怕是要在崇祯朝到达巅峰啊。
况且一旦定了下来,这不是因为权宦,这是制度啊,是会传承下去的啊。
你们文人不老说什么祖制吗?娘的,再过两年,这也成了祖制,咱家看看你们这些有卵子的能不能斗过咱家这些没有卵子的。
崇祯皇帝思考了半天,,面露难色:“宏明,如此一来,这内臣的权势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他现在是重用宦官来对抗朝臣,但并不意味着他想看到宦官权势滔天啊,他做信王是可是亲眼看见魏忠贤如何兴风作浪,自己朝不保夕啊。
再者说了,若是像王承恩这般对皇家忠心耿耿那还倒好,但宦官也不一定都是忠心耿耿,别的不说,王德化,我最信任,杜勋,杜之秩这般人,若是让他们掌了大权,那岂不是太阿倒持。
刘宏明知道崇祯皇帝怕些什么,看起来崇祯皇帝开始走天启朝的老路,开始大用宦官,可是魏忠贤给崇祯皇帝带来的阴影未免也太大了。
要是像王承恩,方正化这些人,崇祯皇帝会毫不犹豫的放权,可是要是其他人,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啊。
刘宏明继续加码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要把军饷后勤交由监军,但是监军只能负责后勤,监督将领,但决不能插手打仗的事。
实不相瞒,陛下,咱们大明,向来是外行人指挥内行人,无论是文官还是监军,总以为自己看了几部兵书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灰飞烟灭了?
说来可笑,打仗这样的事,居然靠一帮文人和阉人来指挥?
从土木堡之变以后,这五军都护府都成了个摆设,兵部掌管了武将的升迁考核,到最后,就连军功也是文官占了大头啊。
到最后武将能否升迁,要靠吟诗作对,讨好文官,陛下,你说可不可笑。
至于监军,那代表的是皇上,那些武将,怎么敢得罪?还不得好好巴结,希望能给自己美言几句?
陛下臣不妨直说,臣最终的目标是将兵部手中的考核职权拿到五军都护府中,兵部只有统兵之权,两者相互制衡。
这监军不得干涉领兵打仗这些战术问题,陛下若是怕监军权势太大,大可以陛下可以用御马监的监军,司礼监的副手,厂卫的番役,臣不相信,这天底下有买通这所有的衙门。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